第5章 易数玄章(2 / 2)

他在一块打磨光滑的大木板上,用炭笔绘制。他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如“是否应趁春旱疏浚某条支渠”,分解成关键因素:劳力投入(需多少人日?)、耗费粮秣(多少粟?)、预期收益(增加多少灌溉面积?增产几何?)、风险(工程失败率?天气突变概率?)。他用算筹代表数值,用线条连接表示逻辑关系或影响路径,构建出一个简易的决策树或流程图。

“先生,此图…似星斗轨迹,又如河洛之书?”年轻的淳于毅被允许进入书房,他看着木板上那由线条、符号和算筹构成的复杂网络,眼中充满震撼与困惑。他是少数在明伦台后,依旧对周鸣思想抱有炽热求知欲并获准接近核心的人。

“此乃‘推演之图’。”周鸣指着图表解释,“将事理拆解,各要素以‘数’量之,以‘理’(线条)连之。观其全貌,何处为瓶颈?何处有增益?何处藏风险?一目了然。再以算筹代入不同方案之‘数’,推演其最终结果,优劣立判!此图,便是‘建模’之形!” 他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可视化成了符合时代想象的“河图洛书”式图谱。

周鸣开始向淳于毅和另外两名经过考验、心思缜密的年轻门徒(奚仲、少梁)系统讲授《易数玄章》的思想。讲授地点,有时在书房,有时则移至府邸内一座简陋的夯土观测台上。此台是田穰应周鸣要求所建,虽不高,却视野开阔。

“观象,乃根基。”冬夜寒风凛冽,周鸣裹着厚厚的毛裘,指着观测台上简陋的圭表(测日影)和刻有简易角度的木制量角器(测星月高度),对三名弟子说道,“欲明农时,需观日影长短之‘数’,察星辰方位之‘变’,记录寒暑交替之期!欲知年景,需观云气聚散之形,测雨水多寡之量,访老农经验之谈!此皆‘象’,蕴藏未来之‘数’!勿空谈玄理,当俯首于地,仰观于天,收集点滴之‘数’,方有建模推演之基!” 他强调实证与数据积累。

他将《周易》的卦爻系统拆解为状态模型,演示如何用算筹模拟不同状态转移(如从“乾”变“姤”,代表阳刚状态遭遇阴柔因素的介入)。他教导他们如何用图表分析一个市集纠纷中各方的诉求(利益数值化)和可能的和解方案。他布置任务:记录连续三十天的星象位置、风向风速、郯邑主要粮价波动,寻找可能的关联规律。

挑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难关,并非理论本身,而是如何“翻译”。

一日,田穰忧心忡忡地来到书房。边境传来急报,毗邻郯邑的一个戎狄小部落近来频频越境劫掠,虽未成大患,但如鲠在喉。田穰欲出兵惩戒,又恐耗费巨大,且担心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周先生,此‘讼’之象,凶吉如何?是战是和,还望先生以易理卜之!”田穰期待地看着周鸣。

周鸣心中迅速构建模型。他需要量化分析:戎狄部落的实力(人口、战士数量、装备)、可能的劫掠频率与损失、出兵的成本(粮草、兵力、时间)、成功的概率、战后治理的难度、以及更大冲突的风险概率。这涉及多变量博弈论和风险评估。

但他不能对田穰说这些。他闭目沉吟片刻(实则在脑中快速心算不同策略的期望收益),然后睁开眼,取过几案上的蓍草,行了一套简化版的筮法(伪随机数生成,提供仪式感)。最终得卦:睽(?)卦,九四爻动。

“大夫,”周鸣声音沉稳,将复杂的数学推演,转化为田穰能理解的“易理”叙事,“得‘睽’卦。睽者,乖离也,主事有乖违,人心不齐。然九四爻动:‘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此象甚明!”

他指着卦象分析:“睽卦(上离火下兑泽),火炎上,泽润下,本相背离。喻我郯邑与戎狄,习俗迥异,利益相左(‘睽’)。九四爻处上下卦之间,孤立无援(‘睽孤’)。然爻辞曰‘遇元夫(有实力的大人物\/盟友),交孚(以诚信相交)’,虽处险境(‘厉’),终‘无咎’。”

“推演其理,”周鸣结合模型结论,“此象启示:单凭我郯邑一己之力,劳师远征(火泽相离,消耗大),恐难竟全功,反易陷入孤立(睽孤)。当务之急,非即刻动兵(此乃‘厉’),而应‘遇元夫’——或遣使携厚礼,结好其邻近强大部落,使其牵制;或禀明临淄,请邻近城邑联防协守(此为‘交孚’,以诚意结盟)。若能借力,形成合围威慑之势,则戎狄自惧,不敢妄动。此乃化‘睽’为合,以最小代价消弭边患之道。若贸然兴兵,纵有小胜,恐难除根,反遗后患。” 他将“寻求盟友、成本最小化、风险控制”的策略,完美地融入了卦爻辞的解读。

田穰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疑虑渐消:“先生之言,鞭辟入里!睽卦之象,正合我忧!结盟联防,借力打力,确是上策!就依先生之言!”他心头的重压仿佛瞬间卸下,对周鸣的“卜筮”更是深信不疑。

看着田穰如释重负离去的背影,周鸣轻轻吁了口气。这次“翻译”是成功的,但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晓。每一个数学概念、每一种概率判断,都需要找到《周易》中对应的卦象、爻辞或易理词汇来承载,既要准确传达核心策略,又要符合卜筮的形式和时代的认知框架。这无异于戴着沉重的镣铐,在思想的钢丝上舞蹈。

夜深人静,书房内油灯如豆。周鸣伏案疾书,将日间的推演过程、模型构建、以及最终转化为“易理”的“翻译”心得,详细记录在专门用于编写《易数玄章》核心讲义的竹简上。旁边,是淳于毅等人整理好的观测记录:星图轨迹、风向数据、粮价曲线…冰冷的数字与古老的卦爻符号,在简牍上奇异地交织。

他拿起一枚算筹,在灯下凝视。细小的竹棍,承载着宇宙的秩序,也承载着他在这个蒙昧时代传播理性之光的沉重使命。《易数玄章》的骨架已然搭建,血肉正在填充。然而,如何让这融合了数理精髓的“玄章”,真正被这个时代理解、接受,乃至传承下去?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崎岖。窗外的寒风呼啸着,卷过观测台,仿佛在模拟着这纷乱时代中,那微弱却执着前行的理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