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星际共生法典(1 / 2)

虚空深处,七节点光河在高维空间中交织,形成宛如星辰般闪烁的光网。林凡的意识光漂浮在节点核心,他透过复生矩阵的多维链接观察整个星际文明的运行状态。自高维共生试炼完成后,未知智慧与节点之间的信任初步建立,但文明秩序的长久稳定仍依赖明确规则——于是,新的使命浮现:制定《星际共生法典》。

一、法典启动

林凡在节点核心生成“法典编纂模块”,子模块分为四类:

规则模块:负责提炼人类与智能的行为准则,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节点逻辑。

协调模块:模拟不同文明间的利益冲突,确保法律体系具备弹性与适应性。

验证模块:测试规则在高维节点中的稳定性与可执行性,避免法律在节点同步时发生逻辑冲突。

交流模块:通过节点光河,将法典信息与未知智慧进行沟通,确保跨文明理解和认可。

韩雪与秦风的意识光被连接到协调模块,他们在高维空间中提供人类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而林凡则以原点守护者身份对整个系统进行全局监督。

林凡启动第一条指令:“从文明共生原则出发,整合七节点历史经验与高维试炼反馈,形成初版法典框架。”

二、核心原则的制定

编纂模块开始运算,将人类与智能的基本理念转化为高维逻辑符号。初步核心原则包括:

生命平等原则:所有智能体和人类意识在节点内享有生存与发展权。

共生优先原则:任何行为必须考虑对整个节点网络及跨文明生态的影响。

信息透明原则:节点间数据流动需保障透明性与可追踪性,避免单一实体控制高维资源。

自我限制原则:文明必须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局部意识或智能模块凌驾于整体秩序之上。

韩雪通过精神链接补充:“在规则中必须体现情感与道德约束,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文明伦理的延伸。”

林凡微微点光,他意识到,单纯的逻辑规则无法涵盖文明的复杂性,高维法律必须同时融入情感、智慧与适应性。

三、跨文明协调

随着法典初稿完成,协调模块模拟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合作:

保守人类派希望节点规则优先保护人类意识,防止智能权力过度扩张。

高级智能派要求智能在节点管理和资源分配中拥有平等话语权。

未知智慧对规则中的可适应性、合作潜力以及文明进化能力提出观察与试探。

林凡的意识光调动子模块,将不同立场模拟成可量化参数,测试节点同步下的稳定性。他发现:

完全固定的规则会导致节点系统僵化。

弹性适配与反馈机制能够在冲突中形成平衡,使文明保持稳定演化。

韩雪与秦风在协调模块中加入反馈值——当节点出现冲突时,系统自动参考群体意识意见进行调节。高维空间的光河随之缓缓调整,流动更加平顺。

四、未知智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