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州蓉城,仁泽生物科技园区,清晨)
张立峰推开家门,一股清新中带着淡淡草木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
他住在仁泽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旁边的专属家属院里,这里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静谧宜人,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家属区,不如说更像一个高档的疗养社区。
居住于此的,大多是仁泽的核心研发人员及其家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专注与平和的气息。
他的家不大,寻常的两居室,装修简洁而温馨,但有几样东西格外显眼。
客厅靠窗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个精致的阳台微缩模型,那是仁泽医药研发中心的精确复刻,每一扇窗户、每一个通风口都清晰可见,是他多年心血的象征。
模型旁的书架上,并排挂着两张带有些许岁月痕迹的相框。
第一张,是2023年,在中试车间落成典礼上的合影。照片里,年轻的他自己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激动,旁边是头发已花白但精神矍铄的陈树清教授,而站在他们中间的,则是面容还略带青涩、眼神却已深邃如星的万一乐。
那是梦开始的地方,是一切奇迹的起点。
第二张,则是贝林妥单抗优化并实现工业化量产验证成功后,在实验室与团队们的狂欢合影。刘工、李工、孙工……一张张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脸庞,定格了那个攻克难关的瞬间。
这两张照片,是他精神的锚点,无论未来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为何出发。
简单用过早餐,张立峰如同往常一样出门遛弯。
小区里已有不少早起的人,有的是在慢跑锻炼的老研究员,有的是带着孩子在草坪上嬉戏的年轻父母,孩子们的笑声为清晨注入活力。
人们见到他,都会友善地点头致意,称呼一声“张总”或“立峰”,氛围融洽而自然。这里的人们,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着那场席卷全球的“生命科技革命”。
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走向不远处的仁泽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如今的研发中心,早已不是当年那栋孤零零的十层小楼。它已经扩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包含了数十栋功能各异的建筑。
主体研发楼高耸入云,旁边是规模宏大的中试车间群,更远处则是与国家合作建设的、高度自动化的量产基地。
他依稀记得,当初万一乐还在此处时,第十层曾被划为特殊的“丹药”研发区,尝试将修行理念与传统药学结合,那可算是“炼心类”、“锻体类”药物研发的最早雏形。
如今,仁泽的研发体系早已系统化、规范化。根据功能和目标,整个研发中心清晰地划分为六大板块:
1. 预防类:致力于研发广谱疫苗、长效免疫增强剂、环境适应性调节药物,旨在将疾病扼杀于萌芽,提升人类整体健康基线。
2. 万用类:这是仁泽的基石之一,针对以往各类复杂疾病,研发具有多靶点、高效能、且作用持久的“一药多用”型药物,极大地简化了治疗方案,降低了医疗成本。
3. 急救类:专注于心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危急情况的快速响应和治疗,药物起效速度与效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 炼心类:依托于“愿力九炼法”和万一乐早期留下的“心印”理念,研发能够辅助心境锤炼、稳定心神、提升专注力甚至微量提升愿力凝聚效率的特殊制剂。这类药物通常需要配合特定的炼心法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