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砺刃(2 / 2)

“行动开始!”龙三的命令通过内部通讯频道响起,简洁有力。

任务一:构筑前哨

(龙三亲自带队,包括龙五、第一分队20人和第三分队10人)

战士们迅速行动,投放建筑材料和机器人,告知要求。模块化建筑材料被工程机器人精准投放、展开。

十个预制的、约五十平米的银白色房间地基很快铺设完成,每个房间内部都开始安装一个小型业力熔炉核心。

它们将吸收并转化水星恶劣环境中弥漫的“死寂”、“荒芜”、“极端”等负面业力,转化为可供修行者吸收锤炼自身的特殊能量流。

中央,一个更大的空间被留出,用于安装那座中型业力熔炉,它将作为整个锻体平台的核心,调节能量输出,并连接未来的永久性设施。

同时,一间简易实验室被快速搭建起来,同行的唯一一位五炼科学家(一位材料学专家)带着孙立文和两名助手,开始将带来的精密仪器安装调试。

并开始着手分析现场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为三个月后大型运输舰带来的封闭生态系统建设做准备。

实验室的墙壁很快挂满了初步的数据图谱。

任务二:方圆探索

(20人,龙七、龙十一、龙十四、龙二十各带一队,共计四队)

龙十一和吴意被分在同一小队,负责东南方向扇形区域探索。

“跟紧我,菜鸟。”龙十一检查了一下手臂上的环境传感器和肩扛式探测仪,对吴意说道。

虽然吴意已是七锻,但在他这位老牌“龙组”成员面前,依旧带着看新人的调侃。

吴意没说话,只是默默调整了一下手中能量步枪的功率输出,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嶙峋怪石和深邃的阴影。她的炼心境界让她对环境的感知尤为敏锐。

他们一路留下信标,记录地形地貌,采集异常矿物样本。探测器不断扫描着生命迹象,结果一如既往——毫无生机。

但他们发现了一条富含稀有金属的矿脉,以及一处奇怪的地热异常区(可能是远古火山活动的残留)。

“这鬼地方,真是…干净得让人发毛。”龙十一踢开一块石头。

“极端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吴意轻声回应,她正在记录一处岩石上奇特的风蚀纹路,“对于锻体和精神锤炼,这里比地球任何地方都高效。”

任务三:极地建站(龙五,龙十七带着10人,乘“螣蛇-07”前往两极)

运输舰再次起飞,低空掠过水星表面。下方是连绵的环形山、陡峭的悬崖、一望无际的平原,景象单调而壮丽。

由于没有大气,阳光照射处亮得刺眼,阴影处则漆黑如墨,界限分明。偶尔能遇到巨大的断层悬崖,落差数千米,蔚为壮观。

他们先抵达北极。

这里拥有水星上罕见的永久阴影区,坑底温度极低,可能存在水冰。

战士们穿着巡天-II型防护服,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相对于日照区的极端高温)。他们迅速选址,部署了自动化太阳观测站和深空监测阵列。

这些设备将持续监测太阳活动,为地球和太阳系内航行提供至关重要的预警。 随后他们又飞往南极,重复了类似的工作。

站在水星极地,仰望星空,太阳变得不再那么庞大逼人,而银河则如同一条璀璨的光带横贯天穹,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更加清晰、震撼。这种孤寂与宏大并存的感觉,让每一位战士都心生敬畏,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开拓的决心。

一个月后,水星前哨站“砺刃”。

短短一个月,“砺刃”前哨已初具规模。十间锻体室和中型训练室全部投入使用,业力熔炉稳定运行,将原本致命的环境业力化为了战士们锤炼自身的“磨刀石”。

实验室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确认了数种水星特有矿产的价值。 探索小队绘制了周边上千平方公里的详细地图,标注了多处资源点和潜在风险区域。 极地观测站也传回了大量宝贵的太阳活动数据。

龙三站在前哨最高的观测平台上,看着在恶劣环境中挥汗如雨、借助熔炉能量疯狂锻体的战士们,又看了看远处那艘静静停泊的“螣蛇-07”和更广阔的、死寂而壮丽的水星大地。

八大行星,将是人类进军深空的第一处真正意义上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