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主塔静室 - 2026年9月15日
万一乐的本体回归静室,周身因探索星空而沾染的、那丝宇宙尺度的虚无寂灭意缓缓收敛。他盘膝坐下,并非急于处理俗务,而是再次将心神沉入那卷带来一切的起源——《菩提》佛经之中。
历经太阳核心的淬炼、三星遗迹的感悟、虚空业力的震撼,再回看这卷佛经,字里行间竟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理解。那不再是单纯的愿力修行法门,更蕴含着对宇宙至深规则的阐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轻声诵念,意识却仿佛穿透了文字,看到了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无数生命在其中沉浮、挣扎、绽放、湮灭。
过去、现在、未来,并非割裂,而是如同一幅巨大织锦上相互关联的丝线。
“轮回…”他体悟着这个词更深层的含义。并非简单的灵魂转世,而是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是因果的相续,是遗憾与弥补的永恒交响。
每一个生命,都在时间之线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尤其是那些强烈的愿与憾,如同河床中的礁石,影响着水流的方向。
他对“刹那”神通的领悟骤然加深。此前,他只能短暂停滞时间,或略微回溯观察。而此刻,他明悟到,或许可以凭借对时间线的深刻理解和自身庞大的愿力,将一缕意识灵光,精准地投入过去的某个“刹那”,去触碰那些强烈的愿力节点。
这并非直接改变过去——那牵扯的因果太大,即便他现在也难以承受。而是像在厚重的历史帷幕上,投下一缕微光,与那一刻的灵魂产生共鸣,给予一丝变数,一丝希望,从而在“现在”收获不同的“回响”。
他决定进行实验。
方式有二:其一,选择濒死之人,在其意识即将消散的瞬间,投入意识灵光,尝试“接续”其生命旅程;其二,选择沉睡之人,在其梦境最深处、意识不设防时,投入意识灵光,以“系统”或“老爷爷”等易于被现代人理解的形式出现,进行引导和接触。
目的,是更深刻地感知不同时间点、不同境遇下生灵最本真的渴望与遗憾,收集更纯粹的愿力回响,并尝试挽救那些本不该湮灭的生命轨迹。
实验开始 - 时间锚点:1976年7月28日 北京时间凌晨3时至5时 - 地点:唐山
他选择了这片土地上空前惨痛的集体记忆作为实验场。那一刻汇聚的绝望、求生、牺牲与祈愿,其强度足以穿透时空。
实验一:濒死接续
目标一:纺织厂女工 - 张小娟(时间:3:42,震中)
万一乐的意识锁定了一瞬间:厂房剧烈摇晃、天花板砸落的刹那,一位年轻女工被压在预制板下,内脏破裂,生命急速流逝。她最后的念头是未能给生病母亲抓完的药,和对黑暗的极致恐惧。
万一乐凝聚一缕纯净的、带着安抚与生命强化意味的意识灵光,在她意识即将彻底陷入永恒黑暗的最后一瞬,投入其中。
“嗡…”女工即将涣散的瞳孔猛地一定,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包裹住她破碎的身体,剧痛奇迹般减轻,求生的意志被无限放大。
“妈…药…”她模糊地呓语,手指艰难地动了一下。这微弱的生命火花,或许能支撑到数小时后第一批救援人员听到她微弱的敲击声…实验初步成功,意识灵光持续附着,维持最低生命体征,消耗愿力中等。
目标二:青年教师 - 李卫国(时间:4:10,废墟深处)
他为了保护身下的几个学生,脊梁被砸断,失血过多。意识模糊间,是未能完成的教案和对未婚妻的愧疚。
意识灵光投入。
李老师感觉仿佛有人在他耳边清晰地说:“坚持住,他们会来的,你的学生得救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硬生生吊住了他最后一口气,甚至让他产生了轻微的幻觉,看到未婚妻带着泪的笑脸……
成功,但精神激励消耗愿力较大,存留时间待观察。
实验二:梦境引导
目标一:救援士兵 - 王铁柱(时间:7月29日晚,极度疲惫后短暂睡眠)
年轻的士兵连续奋战十余小时,双手血肉模糊,体力透支,在临时帐篷外靠着砖石睡着。梦中依旧是无尽的废墟和呼救声,绝望感几乎将他淹没。
万一乐的意识灵光化作一个模糊但威严的“老班长”形象(基于士兵潜意识最信任的对象),在他梦中出现,用力拍着他的肩膀:“铁柱!振作点!东边那片废墟下有声音!快带人去!工具用法我教你…!”
梦境中的指引清晰而具体,甚至包含了如何撬开特定水泥板的技巧(万一乐从历史资料中得知那里确实有生还者)。士兵猛地惊醒,汗流浃背,但梦中的指令异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