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138章 返回地球

第138章 返回地球(1 / 2)

太阳系边缘 - 奥尔特云内侧 - 2026年9月1日

万一乐悬停在冰冷与虚无的交界处。身后,是依旧能感受到微弱太阳风粒子流的内太阳系;身前,是更为广袤、沉寂的星际空间,太阳在此已缩小为一颗异常明亮的恒星,光芒微弱而冷漠。

他花费了两天时间,以远超光速的感知,近乎瞬移般地巡行了一圈太阳系的广义边界。他的目光穿透了柯伊伯带冰封天体的寂寥,扫过了奥尔特云可能存在的彗星摇篮的黑暗,最终投向了系外无垠的深空。

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头笼罩上一层沉重的阴影。

并非纯粹的黑暗。在他的感知中,整个太阳系,乃至目光所及的遥远星空,都仿佛浸泡在一种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介质”中。这种介质充满了衰败、死寂、终结的意境,它缓慢地侵蚀着一切能量和物质,使其趋向于热寂与消散。

这便是他在金星遗迹处感知到的“虚空业力”的宏观显现!

看起来,它并非源自某个具体星体或事件,而是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如同宇宙的背景辐射,却是负面的、熵增的终极体现。

太阳的光芒、行星的活力,乃至生命本身,似乎都是在与这种无处不在的虚空业力进行着永恒的抗争。

他所在的太阳系,因为那层已然失效的古老防护大阵,或许在过去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侵蚀,虚空业力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周围的一切,甚至有向着太阳系而来的趋势。

他的思维无限延伸,推及整个银河,乃至宇宙中心那理论上应该无比辉煌、能量活动剧烈的玄都超级星系。

即便在那里,恐怕也难逃这虚空业力的笼罩。或许,也存在类似地球、甚至更先进的文明,在苦苦支撑,寻找超脱之道。

“不能再向前了。”万一乐心中明了。以他此刻的能力,虽能化身光速甚至超光速行进。

但一旦远离太阳系,进入真正空旷的星际空间,失去明确的时空参照,一来一回所需的时间将以年甚至更久计算。地球的进化正处于关键时期,他不能离开太久。

希望,还在那些古人遗留的阵法上。特别是冥王星那个相对完整的小型传送阵。

地球 - 秦岭基地深处 - 超维实验室 - 同日 下午

万一乐的本体回归,直接出现在一座守卫森严、融合了最尖端科技与愿力符文的纯白色实验室内。实验室中央,正是他从冥王星带回的那座直径约五米的金属平台传送阵,周围连接着无数精密的分析仪器。

早已接到通知等候在此的,是华夏乃至人类文明中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约二十余人。

他们年龄不一,但眼神都锐利而专注,周身散发着宁静而强大的愿力波动——最低也是炼心四重后期,大部分是炼心五重,甚至有三位达到了六重境界。

为首的老者,更是与张启明教授一样,达到了七重初期,胸前隐有银光流转。他们是新纪元科学的灯塔。

“万先生。”为首的老院士白发抖擞,名为钱瀚林,是理论物理和能量学的泰斗,他推了推眼镜,目光灼灼地盯着传送阵,没有丝毫寒暄的意思,

“这就是那个…外星造物?奇妙,太奇妙了!它的能量导引结构完全违背了现有的物理框架!”

万一乐点头,将他关于虚空业力的发现、阵法可能的作用(空间中转、抵抗侵蚀)以及驱动能量可能是“灵气”的推测,简要告知。

“灵气…一种更本源的能量形式…”一位年轻些的、专攻量子场论的女科学家喃喃自语,眼神发亮,

“类似于希格斯场激活前的底层能量海?愿力是由生命意识激发并赋予秩序的特定能量,那么灵气可能就是未被‘加工’的原始能量?”

“尝试用愿力注入节点A-7。”钱老直接下令。他们早已对阵法进行了初步扫描和建模。

一名研究员立刻操作,精纯的愿力通过特制导管注入阵法的一个节点。阵法微微一亮,浮现出极其黯淡、闪烁不定的复杂光纹,但随即迅速熄灭。

“排斥反应强烈!愿力无法稳定驻留!” “尝试核聚变能量输出,模拟高能等离子流冲击b序列能量通道!”

实验室一角,一个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启动,被约束的高温等离子流被精准引导至阵法另一处。

这一次,阵法亮起的时间稍长,甚至引发周围空间微微扭曲,但最终还是归于沉寂,平台表面甚至出现了一丝过载熔毁的迹象。

“不行!能量属性不匹配!核聚变能量太过爆烈,缺乏‘秩序性’,无法驱动其空间定位功能!”

实验暂时陷入僵局。

科学家们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兴奋,围绕着全息投影上的阵法结构模型激烈讨论起来。

“看这里!c区回路的结构,是不是有点像‘伏羲’架构里的混沌计算模块?”

“它的能量缓冲方式…需要一种兼具高强度、高稳定性和一定‘灵性’或者说‘信息承载能力’的能量…”

“或许…不是单纯替代,而是需要一种‘转换器’?将愿力或核聚变能转换成近似‘灵气’属性的能量?”

“或者,我们能否逆向工程,仿制其核心结构,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基于愿力驱动的‘星门’?”

讨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自觉地进入了“超频”状态——这是炼心者独有的能力,思维速度、联想能力和计算力瞬间飙升,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实验室里只剩下快速的话语、飞舞的全息数据和偶尔爆发的恍然大悟的惊叹。

万一乐静静地看着,心中欣慰。他将阵法留下,交由这些最聪明的大脑去攻克。相信不久之后,必有进展。

基地指挥室 - 稍后

万一乐与郑毅会面,郑毅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报告。

“万先生,这是目前国内部分未公开的最高科技进展汇总,以及全国动植物启灵监测报告。”

万一乐快速翻阅。

科技方面:

生命科学:基于愿力引导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取得突破,已能无损修复端粒损耗和绝大多数基因缺陷。

结合基于灵植提取物和合成生物学制造的“筑基丹”、“培元液”,理论上可将普通人类的基础寿命极限提升至150-200岁,且大幅增强细胞活性。

这与业力锻体毫不冲突,反而是极佳的补充,相当于为修行打下了无比完美的肉身基础,预计能大幅提升锻体前期的成功率和速度,甚至说不定能为突破锻体九重提供一些助力。

能源与航天:“燧人氏”核聚变堆小型化、高效率化持续进步。

最新型的“后羿级”星舰试验机,理论极限航速可达光速的15%(依靠持续聚变推进和愿力场抵消相对论效应),地月、地火运输已成常态。

小行星带采矿已实现全自动化,资源极其丰富。

空间建筑:在充足能源支持下,首个大型轨道栖息地“蓬莱” 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设计容纳常住人口五万,拥有完整生态系统,可作为深空探索的前进基地。

更多大型空间站、船坞正在规划中。

启灵监测报告:

五个大型修行圣地(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大兴安岭):灵植茂盛,灵气(愿力浓郁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升华)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