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晰感知到:
最核心处,每秒有6亿吨的氢通过质子-质子链反应聚变成氦,释放出维系整个太阳系的光和热。这是宇宙间最伟大的能量循环之一。
光子从核心诞生,要经历数万年的艰难“跋涉”(反复被吸收再发射),才能穿透致密的太阳内部,到达表面,飞跃太空,最终温暖地球。
每一缕阳光都承载着数十万年的旅程。
太阳的磁场活动是所有“太空天气”的根源,它的周期性强弱决定着太阳风的速度和强度,直接影响地球的通信、电网乃至气候。
这里没有任何生命可能存在的迹象,唯有最原始、最狂暴的能量运动。但它又是生命的绝对前提——所有能量,地球万物赖以生存的能量,皆源于此。
他对能量的操控体悟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在地球上引动雷霆,不过是引导大气中的电荷;而在这里,他尝试理解和引导的,是核聚变本身释放出的原始能量流,是磁场重新连接时爆发的巨大威力。
这让他对“火”之力——恒星能量——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五行之力在此地也得到了极致的锤炼和诠释:
火(能量):不言而喻,这里是火的故乡,是聚变之力的具现。即恒星核聚变的产物,驱动着宇宙的能量流动,包括地球的天气、气候与生命活动。
水(h?o):氢,聚变的原料。氧,宇宙最基础的元素,充盈四处。氢来自大爆炸,氧来自恒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分子,承载着生命的可能。
金(重元素):在太阳生命的末期,它会开始氦聚变,生成碳、氧等更重的元素。而铁等更重的元素,虽非太阳所能制造,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铭刻着其他恒星死亡的馈赠,这些元素也存在于太阳之中,只是比例极低。即来自恒星的“葬礼”(超新星、中子星合并),是宇宙中最稀有的“宝藏”。
木(碳基生命):碳、氧等元素是复杂分子的基础,它们虽未在此结合,但其“原材料”正在此锻造或已存在。即依赖恒星合成的碳、氧、氢,是宇宙中“复杂物质”的代表;
土(岩石\/尘埃):太阳本身并非固态,但那些重元素微粒,如同宇宙尘埃,弥散在这等离子海洋中,象征着未来可能凝聚成新天体的种子。即星际介质的凝聚态,是行星的“骨架”,连接着宇宙的过去与未来。
五行轮转,生死交替,创造与毁灭,在此地循环不息。万一乐心中萌生出对轮回之力的更深体悟。
恒星的诞生、壮年、衰老、死亡、再到新恒星乃至行星系统的诞生,这是一个跨越数十亿年的宏大轮回。地球上的生命轮回、四季更迭,不过是这宇宙宏大轮回的一个微小缩影。
他甚至对普通修行者未来的道路有了新的构想:锻体炼心是锤炼自身,超凡是引动外界天地之力。
那么再往后呢?是否可以在体内模拟微型化的、可控的“核聚变”?以自身为炉,点燃恒星之火,成就真正的超凡入圣之境?这或许是一条通向个体伟力极致的新途径。
他的思维无限发散开去,触及了“超脱”的本质。
个体超脱:人类、万灵,通过修行,摆脱肉身桎梏、业力纠缠,成就非凡,是个体的超脱。
星辰超脱:地球呢?如果一颗行星上的文明整体进化,能够完全掌控行星资源,调节自身气候,甚至最终摆脱对恒星的依赖,或将整个行星转化为可移动的星舰,那是否是行星的超脱?
恒星超脱:那么太阳呢?一颗恒星如何超脱?是避免最终坍缩成白矮星或黑洞的命运?还是将其巨大能量完全可控地利用,甚至…最终熄灭它,将其全部物质转化为更高级的存在形态?这个想法过于骇人,却也蕴含着某种终极的可能性。
他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宏愿“愿世间众生皆得解脱”,其范围或许远比想象中更加广阔。众生,或许并不仅限于地球生灵,甚至可能包括脚下的星球,乃至这片星域的主宰——恒星。
万一乐沉浸在这无尽的能量海洋和哲学思辨中,他的能量体在太阳内部最狂暴的区域缓缓旋转,不断吸收、解析、转化着这恒星级的伟力,对五行源力和轮回之力的理解每分每秒都在突飞猛进。他仿佛化作了太阳的一部分,与之同呼吸,共脉动。
这一次的太阳之旅,不仅是力量的提升,更是视野和境界的一次彻底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