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分塔第九层,无间光阴的绝对孤寂中,万一乐的本体如同亘古磐石。塔外风云变幻,显化门前的肃清与新生,佛道两门的激烈研讨与蜕变,皆通过意识分身的链接,化作丝丝缕缕的信息流汇入他浩瀚的心海。
他并未刻意关注细节,却如同广袤的星空,无声地吸纳着这些来自红尘的波动与智慧。
此刻,他心念沉凝,并非在感悟塔内的时光错乱,而是将全部心神,投注于心海中那卷散发着银蓝色微光的《推背图》虚影之上。袁天罡、李淳风以慈航境界、借《道德经》道韵强行窥探未来碎片所凝聚的此图,其核心价值并非那些已成云烟的预言,而在于其引动、承载、梳理时间伟力的方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极数知来谓之占…” 万一乐默念推背开篇,意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深入图卷那玄奥的卦象星图纹理。银蓝色的时间之力在其中流淌,并非他宏愿境界触及的本源银沙那般纯粹浩渺,而是带着一种推演、模拟、映射的特质。
在佛道研讨期间,意识分身曾以普通学者的身份,单独请教了几位道门中对时空、自然哲理有独到见解的老修行(如清微观张守拙、武当清虚道长、以及龙虎山一位精研《周易》的长老)。
所询问题,皆围绕“变与不变”、“时序流转与人力可为”的核心:
问张守拙(自然之道):“道长言‘道法自然’。然我治沙引雨,改易地脉,梳理业力,此乃‘逆天改命’之举。此‘有为’,与‘自然’何解?”
张答(朴素却直指核心):“山民嫁接果树,亦是‘有为’。然所依者,乃果木生长之‘自然’本性也。大人治沙,依循的可是天地自身‘修复’、‘平衡’之愿力?若此力本存,大人所为,便是助其‘自然’;若此力本无,强行为之,便是‘逆’。老道观沙漠新绿,生机萌动,此乃天地本有之‘生’意复苏,大人之功,在引其路,壮其根,非凭空造物也。”
——道出关键:“有为”需顺乎“自然”之内在趋势与潜力,因势利导,而非凭空创造或彻底颠覆。
问清虚道长(太极时空):“太极讲阴阳流转,动静相宜。时间之流,可视为‘动’;‘刹那’凝固,可视为‘静’。动静之间,如何把握?”
清虚答(结合新悟的柔锻法):“非静非动,亦静亦动。譬如老道推演‘柔锻’,引业力入体,非硬抗(静),亦非放任(动),乃是以‘意’为引,如太极缠丝,化其暴戾(动中之静),纳其精粹(静中之动)。时间之‘刹那’,或可视为‘动流’中一点‘意’的极致凝聚?以此‘意’点,暂阻洪流?”
——启发了以自身意志为锚点,在时间洪流中制造“奇点”的思路。
问龙虎山周易长老(推演本质): “《周易》占卜,《推背图》预言,皆涉未来。未来既定?可变?推演所见,是必然,还是可能?”
长老答(结合新纪元认知):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未来非铁板一块,乃由无数‘变’机交织而成。推演所见,是诸多‘可能’中,基于当下‘大势’(业力流向、人心所向)最‘可能’显现之‘象’。如同观星,见星轨而知其势,然星轨亦可因外力(如施主宏愿)而偏!《推背图》所显末世之象,不就因施主横空出世而改易?”
——强调了未来基于当下变量,强大的意志(宏愿)可扰动时间线,创造新的“可能”。
这些来自道门不同角度的朴素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万一乐参悟《推背图》的汪洋之中。它们帮助他剥离了推背图表象的预言迷雾,更深刻地理解了袁、李二人当年引动时间之力的方法本质:
并非真正触及时间本源,而是以无上智慧和道韵为引,在时间长河下游的诸多“可能”分支中,进行高维度的推演、建模与信息抓取!如同在奔腾的河流下游,设置精密的传感器网络,捕捉水流(时间)的波动、漩涡(事件)和携带的泥沙(信息)。
“捕捉…波动…漩涡…信息…”
万一乐心念如电,在“心印”效果的自我加持下,思维速度飙升到极致。推背图的银蓝纹理在心海中无限放大、分解、重组。
袁、李当年布设“传感器”的原理、承受反噬的节点、以及那些被捕捉到的“未来碎片”所携带的独特“时间指纹”……都被他一一解析、吸收。
就在这解析达到某个临界点的瞬间,异变陡生!
他心海中那一丝璀璨的时间银沙,仿佛受到了《推背图》银蓝纹理的强烈吸引,猛地颤动起来!不再是温顺的流淌,而是如同拥有了生命般,骤然爆发出刺目的光芒!
与此同时,他刚刚从道门智慧中领悟的关于“顺乎自然趋势”、“意志锚点”、“扰动可能”的意念,如同催化剂,轰然注入这躁动的银沙之中!
轰——!
一股前所未有的玄奥波动以万一乐为中心爆发开来!这波动并非针对外界,而是完全作用于他自身领域之内!
第九层塔内,那原本混乱、模糊、令人迷失的时间感知洪流,在这股波动扫过的刹那,出现了极其短暂、范围极小的凝滞!
不是冻结!而是仿佛在奔涌的时间长河中,投入了一颗奇异的石子,在石子落点周围极小(仅限他身周三尺领域)、极短(不足百分之一秒)的范围内,时间的流速被强行扭曲、压缩、再释放!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可控的“时间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