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试探(1 / 2)

深秋的寒意席卷神州,也裹挟着来自大洋彼岸的焦灼与窥探。自10月那场石破天惊的新闻联播,到11月初“涤尘”行动对四大圈子的重塑,再到“磐岩”基地内凡躯向超凡发起的冲击……

这片古老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早已成为全球情报机构眼中最深邃的谜团与最危险的变量。

无数道目光,如同饥渴的秃鹫,穿透云层,死死锁定着这片正在经历涅盘的土地。

11月15日,夜,京城南城,某破败胡同深处。

寒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和碎纸,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昏黄的路灯勉强照亮狭窄的巷道,投下扭曲晃动的阴影。

胡磊的“家”——那个用破木板和塑料布在桥洞下勉强围拢的角落——隐没在更深的黑暗里,只有一个小小的酒精炉散发着微弱的光和热。

一个穿着不起眼灰色夹克、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代号“夜枭”,cIA资深特工,精通多国语言与文化伪装)悄无声息地靠近。他手里拎着一个看似普通的保温饭盒,里面装着热腾腾、香气扑鼻的真正牛肉面,还有几盒包装精美的进口营养品。

他的动作轻盈而专业,避开了所有可能的监控死角(自以为),眼神锐利如鹰隼,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胡先生?”夜枭用刻意模仿的、带着点京片子的口音,压低声音呼唤。他脸上堆起看似真诚的关切笑容,身上的浊黄(贪婪于情报价值)和墨绿(对自身技巧的偏执)业力在黑暗中如同劣质的荧光涂料。

胡磊正借着炉火的光,小心翼翼地将刚凝聚不久的第二枚白晶,用一块干净的旧布包好,准备明天寄给他资助的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听到声音,他有些迟缓地抬起头,浑浊的目光透过昏黄的光线看向来人。他身上的业力极其淡薄,只有因长期营养不良和寒冷导致的微弱惨白,以及面对陌生人时本能的谨慎(淡灰色)。

但那两枚被他贴身收藏、代表着纯净愿力的白晶,却在他心口位置散发着温润而坚韧的淡金色微光,如同黑暗中的两粒星火。

“您哪位?”胡磊的声音沙哑而平静。

“哦,我是社区新来的志愿者,小李。”夜枭自然地递上保温饭盒,“天冷了,给您送点热的。还有这些营养品,您身体要紧。”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实则如同扫描仪般扫过胡磊简陋的“家”,尤其在胡磊下意识护住胸口的手上停留了一瞬。

胡磊没有接东西,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在突破二炼后,他对情绪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眼前这个人,笑容很“标准”,语气很“关切”,但那份“关切”底下,却透着一股冰冷的、带着算计的味道,让他本能地感到不舒服,像是有条滑腻的蛇在靠近。

他身上那点墨绿和浊黄的气息,在胡磊澄澈的心念感知中,显得格外刺眼。

“谢谢,不用了。”胡磊摇摇头,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我吃‘丰裕’的饼,挺好。东西你拿回去,给更需要的人吧。”

他说完,便低下头,继续专注地包裹那枚小小的白晶,仿佛眼前这个带着“牛肉面”的不速之客,还不如炉火里跳跃的蓝色火苗值得关注。

夜枭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准备好的说辞——关于“国际人道组织对杰出善心人士的关怀”、“愿意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只需分享一些微不足道的‘心得体会’”……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识抬举”的目标,那平静的拒绝,那专注包裹“石头”(在他眼中)的姿态,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抽在他引以为傲的伪装和技巧上。一股深红的恼怒(被轻视)和更深的浊黄(任务失败的焦虑)在他心头翻涌。

他还想再说什么,试图用更“真诚”的表演打动对方。但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巷口阴影里,不知何时无声无息地站着两个身影。他

们穿着深蓝色的普通外套,但站姿挺拔如松,眼神在昏暗中亮得惊人,如同锁定猎物的夜行动物。其中一人,胸前似乎别着一个极其简约的“山”形徽记,在暗处闪过微不可察的冷光。

夜枭的心脏猛地一沉,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知道,自己暴露了,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惨白业力瞬间弥漫),脸上硬挤出最后一丝僵硬的微笑:“那…那您保重,我改天再来。”说完,他像被烫到一样,迅速放下保温饭盒,转身快步消失在胡同的黑暗里,背影带着一丝仓惶。

胡磊自始至终没有抬头,只是将包好的白晶仔细收进怀里,感受着那份温润的暖意,轻轻舒了口气。桥洞外,寒风依旧凛冽。

11月17日,下午,西南某省,国家田径训练基地外围。

一辆挂着普通牌照的黑色商务车停在路边树荫下,车窗贴着深色膜。

车内,早稻田大学“超常人体机能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田中浩二(精通生物力学与运动心理学)正紧张地盯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波形图和数据流,源头是车内一台高灵敏度、经过伪装的生物场探测仪,目标正指向基地内正在进行耐力训练的几名国家级运动员。

田中身边坐着一位衣着考究、气质精干的年轻女士(化名林薇,实为某日本大型财团秘密资助的情报分析员,负责评估“炼心”对生理机能的提升机制)。

她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档案,上面贴着基地内某位刚刚崭露头角、据传已接触炼心法门的年轻长跑运动员的资料和照片。

“田中博士,有发现吗?”林艺低声问,眼中闪烁着浊黄(对情报价值的渴望)和淡蓝(理性分析)交织的光芒。

田中紧盯着屏幕,眉头紧锁:“生物场活跃度…确实比常规运动员基线高出15%左右,尤其是在极限耐力区间,能量代谢效率和乳酸阈值表现异常…但是,林桑,这和我们捕捉到的那些‘业力’或‘愿力’信号完全不同!仪器捕捉到的是一种更内敛、更稳定的…‘协调性’场?或者说,是身体与精神高度统一后产生的某种生物谐波?无法解析其能量性质!这和我们预设的‘精神能量强化肌肉’模型完全不符!”

就在这时,他们的目标——那位年轻的运动员结束了训练,和队友说笑着走向休息区。他似乎心有所感,目光无意间扫过路边这辆不起眼的商务车。

就在目光接触的刹那!

嗡!

田中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猛地爆出一片雪花,探测仪的波形图瞬间乱码,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仪器过热保护装置自动启动,冒出一缕青烟。

“啊!”田中被吓了一跳,手忙脚乱。

林艺则敏锐地捕捉到了年轻运动员眼神中一闪而过的锐利和了然。那不是被窥探的愤怒(深红),而是一种洞悉了什么的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仿佛在说:别白费力气了,你们不懂。

紧接着,两名穿着运动服、但气息明显不同于普通工作人员的男子(基地安保部门成员,接受过初步业力感知训练)快步向商务车走来,眼神警惕。

“快走!”林艺当机立断,低声喝道。司机立刻发动车子,迅速驶离。车内,田中和林薇看着报废的探测仪和乱码的屏幕,脸色难看。

他们得到了一些生理数据,证明炼心者确实有提升,但最核心的“为什么”和“如何做到”,依旧笼罩在迷雾中。年轻运动员那平静的一瞥,如同冰冷的嘲讽。

11月21日,苏黎世,某顶级私人生物实验室。

厚重的防爆门紧闭,将初冬的寒意隔绝在外。室内灯火通明,充斥着消毒水和精密仪器的冰冷气息。巨大的环形操作台前,聚集着数位欧洲顶尖的神经科学家、意识研究专家和宗教学者。

主导者伯纳德·克莱因教授(曾获诺奖提名,意识领域权威)神情凝重,眼中闪烁着墨绿(对未知的偏执探索)和淡蓝(科学理性)的光芒。

巨大的屏幕上,正以0.5倍速反复播放着几段精心剪辑、多角度拍摄的视频:李素娟凝聚白晶的特写;胡磊在桥洞下摩挲照片时指尖微光的放大画面;甚至还有一段模糊的、据称是某位“磐石”队员在金融街瞬间压制暴乱业力的街头监控录像(经过高度技术处理)。

“先生们,女士们,”伯纳德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抛开那些东方玄学的神秘主义外衣!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观测、可部分诱发的‘宏观意识场协同效应’!看这里!”

他用激光笔指向李素娟眉心亮起的瞬间,“脑电波γ频段异常暴增,伴随特定脑区(前额叶、松果体区域)的同步超活化!这绝非简单的心理暗示!”

他又指向胡磊指尖的微光:“红外光谱捕捉到异常的生物光子辐射!强度微弱但频谱独特!这或许就是他们‘愿力’的物理载体?一种由高度有序的意识活动激发的生物相干光?”

最后,他指向那段模糊的街头录像:“注意暴乱人群被压制瞬间的集体行为同步崩溃!这绝非物理冲击!我推测,是那个制服者发出了一种特定频率的‘意识谐波场’,干扰甚至覆盖了群体负面情绪(业力)的共振频率!如同用强音叉打断杂音!”

伯纳德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手臂:“这就是钥匙!一种基于意识高度统一、能干涉现实物质能量场的‘群体意识科技’!那些‘白晶’,很可能就是这种有序意识场的凝聚态结晶!他们的‘炼心’,就是一套高效的意识统一训练程序!”

他的理论引起了部分科学家的共鸣(淡蓝),但也遭到了一位资深宗教学者海伦娜修女的质疑。她身上散发着宁静的淡金光芒(纯粹的求知与信仰):“伯纳德,你在用冰冷的仪器肢解灵魂之光!视频中那位拾荒者(胡磊)眼中的平和与那位女士(李素娟)的宁静,是仪器能解析的吗?那是心灵的境界!是善念的力量!你们强行用电流和药物刺激志愿者的大脑模拟‘γ波暴增’,得到的只有惨叫和崩溃(她指了指旁边一份惨不忍睹的试验报告),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