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53章 九锻九炼

第53章 九锻九炼(1 / 2)

7月28日。

清晨七点的北京,阳光清澈得如同滤过,空气中还残留着高原特有的清冽草木香。万一乐奶奶家那座山间小院,已经充满了生活的暖意。

万一乐站在院酒店中一株开得正盛的格桑花旁,手中的手机屏幕亮着,视频通话的界面里,星儿红扑扑的小脸几乎要贴到镜头上,乌溜溜的大眼睛亮得惊人。

“哥哥!哥哥!看!看!”星儿兴奋地喊着,小奶音又脆又亮,带着毫不掩饰的炫耀。她努力把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凑到镜头前。那是一只用新鲜翠绿的草叶编成的蝴蝶,翅膀有些歪斜,触角一长一短,但那份稚拙的努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却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奶奶教我的!小蝴蝶!飞飞!”她模仿着蝴蝶扇动翅膀的样子,小手笨拙地摇晃着草蝴蝶,咯咯的笑声像一串银铃洒落。

万一乐的目光落在星儿身上,曾经如同沉重枷锁、死死缠绕着她的浓重灰黑色业力(绝望惊惶),如今已淡薄得如同晨雾,几乎难以察觉。

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均匀覆盖在她小小身体上的、温暖而健康的粉白色气息,如同初绽的花苞,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纯净的安宁。

这变化,源于亲情的抚慰,源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也源于万一乐长久以来以自身高阶愿力对她业力的持续净化。

他脸上惯有的那种如同冰封雪原般的冷漠,在星儿纯粹的笑靥和献宝似的草蝴蝶面前,悄然融解。

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暖意,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在他眼底深处微微荡漾开来。他嘴角的线条,似乎也柔和了那么一分。

“嗯,看到了。”万一乐的声音透过听筒传出,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少了平日的冷硬,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很漂亮。星儿真棒。”

“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呀?奶奶说今天给我做糌粑糕!”星儿把草蝴蝶宝贝似的抱在怀里,大眼睛忽闪忽闪,满是期待。

“快了。”万一乐的目光越过手机屏幕,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那张无忧无虑的小脸上,“在家听奶奶话。”

“嗯!星儿最听话了!哥哥再见!”星儿用力点头,冲着镜头大大地亲了一口,才依依不舍地被奶奶笑着抱开。

屏幕暗了下去,万一乐握着手机,站在格桑花丛边,清晨的风带着凉意拂过他的额发。

心海中,那颗莲子上的裂痕依旧存在,但星儿那粉白健康的气息,如同最轻柔的羽毛,拂过心海,带来一丝短暂的慰藉与清明。

他收起手机,最后看了一眼沐浴在晨光中宁静的酒店,身影无声无息地淡化、消失。

……

2023年7月28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北京西南,房山深处。喧嚣的城市被层层叠叠的苍翠山峦隔绝在外。

云居寺依偎在石经山的怀抱中,红墙灰瓦在浓密的古松翠柏间若隐若现,悠扬而沉缓的诵经声和清脆的檐铃声在山谷间回荡,更添几分古刹的幽深与肃穆。

万一乐的身影出现在石经山一条僻静的石阶小径尽头。他没有惊动任何僧人,如同一个最普通的游客,气息收敛到了极致。

他此行的目标明确——藏经洞。那些深藏山腹、历经千年风雨战火而幸存下来的石刻佛经,并非为了他自身的修行(慈航之境已成,业力锻体、愿力炼心的过程虽未完善,但本质已成),而是为了洞壁上那些冰冷石版中,可能蕴藏的、关于“业力”与“愿力”如何被凡俗之躯安全引动、利用的古老智慧碎片。

他要为广大人民,铺就一条可循的、通往超凡的阶梯。

藏经洞内,光线幽暗。空气里弥漫着岩石、尘土与漫长岁月交织而成的独特气息,阴凉而沉厚。

无数巨大的石板层层叠叠,整齐地镶嵌在洞壁开凿出的石龛中。上面镌刻着密密麻麻、字迹或违劲或秀逸的经文。时光在冰冷的石面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万一乐伸出手指,指尖带着一丝极淡的金芒,轻轻拂过一方刻着《大乘起信论》的石版。粗糙冰冷的触感传来,但在他慈航境界的感知下,那些文字仿佛瞬间活了过来,化作流淌的智慧之河: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经文阐述着心性的根本与生灭变化。

万一乐心念电转:“心真如门,指向本源清净,可对应开辟识海,作为吸纳、存储愿力之基,即‘心田’或‘愿海’雏形…心生灭门,流转不息,正契合业力之生灭轮转,可视为引动天地间驳杂业力、锤炼己身的法理依据…”

他缓步前行,指尖划过一方又一方石经。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掠过识海,化作剥离杂念、保持心念纯净、使识海稳固不受外邪(业力反噬)侵扰的护持心法;

一部残破的、关于“焰口施食”仪轨的经版,其描述转化饿鬼道怨力(业力的一种形态)为福德资粮的仪轨框架,被剥离了宗教外壳,留下“引渡、转化特定负面能量”的核心思路;

《华严经》中“一微尘中悉有尘数刹海”的宏大法界观,则隐隐印证着个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间业力、愿力流转呼应的可能…

当他走到一个相对开阔的石室,中央供奉着一尊风化严重、面目已模糊的古朴石佛前时,脑海中关于“业力九锻”与“愿力九炼”的凡人法门雏形,已逐渐清晰。

他凝视着石佛低垂的眼睑,那沉淀千年的愿力佛光虽对他自身莲子裂痕的修复效果甚微,却如同一个完美的参照物,无声阐述着愿力凝聚、沉淀、升华的漫长过程。

盘膝坐于冰冷石地,万一乐意识沉入心海,并非修炼,而是以浩瀚慈航境界为基,以云居石经为砖石,以石佛愿力为标尺,开始推演、架构那通向超凡的“渡己”之路。

……

凡人修行法门推演:

1. 根基:识海开辟与心田奠基(对应净尘初阶起点)

法门核心:源自《大乘起信论》“心真如门”之理。修行者需澄心静虑,观想己心如澄澈虚空,于冥冥之中感应、开辟一处精神本源之地,谓之“识海”。此乃容纳愿力、凝聚心神之基。

石经印证:指尖划过一方刻有《楞严经》“七处征心”片段的石版,经文对“心在何处”的层层辨析,被提炼为引导修行者内观、定位精神本源的辅助法门。

外在表现:识海初辟,心神凝聚,精神感知提升,初步强身健体,掌控自身情绪杂念。

……

2. 业力九锻:引业为火,锻体成钢

法门核心:契合《金刚经》“应无所住”及“焰口”转化之理。修行者需运转特殊心法,使自身精神频率与天地间游离的驳杂业力(或主动引导接触特定对象的表层业力)产生微弱共鸣。以此为引,将业力“牵引”入体,视作锻造熔炉中的“逆火”!

过程与代价:

引业入体,如同引火焚身!初期痛苦无比,业力冲刷筋骨血肉,带来撕裂、灼烧、冰冻、窒息等种种负面感受,此乃“锻”之真意——毁灭旧质,催生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