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还得更新换代一番(1 / 2)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飞翔机械厂也不再是过去那种依赖上级派单才能生存的状态了。

等厂房完成改造,他们立马投入高精度车铣复合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生产准备。

这类机器就是一台能不断产金蛋的设备,根本不愁没市场。

凭借到时飞跃式提升的生产能力,就算把员工的工资提三倍、甚至是十倍都没有问题。

毕竟这些设备里最值钱的部分并不是材料,而是背后的技术。

只要实现量产,每台五轴机床的成本可以控制在几千块左右。

可它的售价却轻松突破一百万元。

而且现在正是90年代,龙国的劳动成本非常低,一个月工资几百块就算是不错了。

和将来挣的钱比起来,这点人工开支简直微不足道。

但也不能一开始就大幅度拉高薪酬标准。

只需要把机械厂的薪资做到整个桃城市顶尖水平就够了。

要知道人的情绪很复杂。

如果工厂薪水定太高,可能引来其它厂商不满。

到时候别人可能会指责他扰乱整体用人市场的平衡,甚至可能私下搞小动作卡脖子。

前些年火星公司到龙国建厂时,才终于领悟到这个道理。

更何况曾经的飞翔机械厂可是吃大锅饭的体制,大家干得多与少,差别并不大。

这也严重打击了很多人的工作热情。

因此靳允这次调整薪资结构,也是有意推动大家主动向上,积极进取的动力。

接着他又依照自己记忆里的企业管理方法,对机械厂进行制度重构,制定一系列符合现代社会节奏的新规章制度,让管理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

完成这些之后,他就正式启动了对飞翔机械厂的全面升级计划。

首先,他把机械厂里那些老旧没用的设备统一打包处置。

然后直接把原来扩建技校的那个施工队调过来。

反正技校只剩最后一点尾活了,留下来几个人就可以了。

剩下的主力全都集中起来,根据新的规划投入到机械厂的大升级项目中去。

虽然机械厂本就基础很好,设施比较齐全,但该扩还是要扩,该更新的部分还得更新换代一番。

他估算了一下,大约四十天就能搞定这一系列工程。

而这期间机械厂没法正常开工。

靳允也没让他们空闲下来。

而是安排所有员工来到飞翔技校,跟随三百名学生一块培训使用五轴数控机床。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厂子的人员提前具备操作能力。

这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案。

一旦机械厂完工投运后,这批工人便能立即上岗生产。

在这短短一个多月中,他还陆续接到了三个好消息。

第一个电话是来自桃城市委书记关本强打来的。

对方亲自通知他,那台出自技校研发制造的高精度五轴机床已完成重大发明专利审核。

正式准许推向市场并准备量产生产。

对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靳允自然是连连感谢。

他也在电话中表态保证,接下来将为桃城带来更多的创收外汇和稳定税收。

听到这话,关书记当然很高兴。

另一个来自孔军方面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