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校长的“大招”(2 / 2)

为了争取晋级名额,大家都做了充分准备。

比赛很快开始了。

第一组登场的同学先认真清点了工具和设备,然后开始看蔡斯老师提供的图纸。

虽然只是基础难度的汽车零件图,但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分析出关键工艺并不简单。

大概过了十分钟,几名参赛选手才顺利完成编程设计。

随后调试参数,开始实操……

大约二十分钟后,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项目。

正在一旁监考的蔡斯看了成品后,满意地点点头。

虽说做出的零件看上去略显粗糙,速度也不是最快,但总体符合标准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知道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加工,这一切才发生了一个月而已。

“不错,保持住。”蔡斯微笑着鼓励,“下一位做好准备。”

之后几个小时里,三位学生陆续登上舞台接受考验。

每人的操作时间基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虽整体表现各有差异,实力参差不齐,但也有几位特别突出的同学引起了不少关注。

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一名叫柯东博的同学。

他本就有点基础,理解能力也非常强,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

收到任务后,他立马开始拆解工艺流程,调整参数,写代码。

不过几分钟时间他就全部设定完毕。

确定加工位置后,精准设定了每个坐标节点。

最后,他选择用双顶尖夹装方式,并将两端定位孔作基准点,确保尺寸与精度完全满足要求。

准备步骤完成之后,他正式开始运行机器。

随着设备启动的响声,不到十五分钟,他就做出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车轴部件,效率远超其他人。

当柯东博拉开车床操作门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全都眼前一亮。

那一根由他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部件表面光滑细腻,做工十分考究。

即使放在蔡斯曾经工作的专业厂里,也算得上是高水平作品。

这让蔡斯感到惊喜,同时也很诧异柯东博所展示出的能力和天赋。

可出色的不只有柯东博一人。

另一位优等生汪兴菊也在十八分钟之内完成了任务。

虽然她完成得稍慢一些,但她带给蔡斯和其他人更多的震撼。

要知道,仅仅一个月前,她还不曾接触过数控机器这类操作设备。

这么短的时间里竟能掌握到如此熟练程度。

这不只是刻苦训练的结果,更体现了她自身惊人的天赋潜力。

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比拼后,总共二十名学生顺利晋级最终决赛阶段。

其中既有状态稳定的柯东博与汪兴菊,洛溪瑶及其他十位同学也展现出极高的水准。

只是成品精确度稍稍低了一点点。

经过综合评定——包括产品质量、速度及创新性等多项指标,最终柯东博与汪兴菊稳稳夺下比赛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其他像洛溪瑶在内的十六名学生,则达到了高级技工的标准水平。

具备中级技能的学生竟多达一百五十多人!

这样的结果完全超出了预估目标。

连靳允自己都没料想到会有这种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