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那张象征性的“年度新锐企业社会责任奖”奖杯被放在默然集团董事长办公室最显眼的博古架上,与其冷硬的现代装修风格格格不入,却又无比醒目。它像一道分水岭,清晰地标记着默然集团乃至林默本人,在本市权力与商业格局中地位的微妙转变。
官方的“认可”并非一纸公文,它更像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信号,通过无数细微的渠道传递出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游戏规则。
最直接的变化来自政府部门。之前对默然集团各项审批业务(尤其是涉及城西地块开发和相关产业整合的)那种公事公办、甚至略带挑剔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流程变得顺畅,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往往一个电话沟通就能解决,不再需要反复提交材料或者长时间排队等待。某个之前卡了默然建设很久的建筑资质升级申请,在晚宴后一周内就奇迹般地获批了。
银行的态度也更加热情。之前需要老鬼磨破嘴皮子、提供无数抵押担保才能申请下来的贷款,现在额度更高,利率更优惠,审批速度也更快。几位行长甚至主动打电话给老鬼,询问默然集团未来的发展计划,暗示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甚至连一些原本对默然集团敬而远之、保持距离的本土老牌企业,也开始试探性地递来合作的橄榄枝,或者至少,在公开场合不再发表任何负面评论。
这种变化,让默然集团的商业扩张步伐骤然加快。老鬼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痛并快乐着,看着集团的资产报表和现金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健康而充盈。
然而,林默却比任何人都清醒。他深知,这种“认可”是脆弱且 nditional 的。官方需要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慈善家,而是一个能维持秩序、创造税收、并且听话的“合作伙伴”。一旦越界,或者失去利用价值,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会被瞬间撕碎。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内部的管理和约束上。
“告诉阿彪,把他手下那些人的匪气都给我收起来!”林默在一次核心会议上冷声强调,“现在是敏感时期,谁再打着集团的旗号在外面欺行霸市、收保护费,或者用以前那套手段解决商业纠纷,直接按帮规处理,然后扔给警察!”
阿彪咧了咧嘴,有些不服,但还是重重点头:“知道了,默哥!我会管好那帮小崽子!”他最近被迫学习了不少企业管理知识,虽然头疼,但也明白今时不同往日。
狂刀的“刑律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从对外征伐和对内清洗,更多转向了内部纪律监察和反商业间谍,手段虽然依旧冷酷,但更加隐蔽和“合法”。
另一方面,林默则指示沈清月,加大与官方、尤其是具体经办部门和高层智囊的“联系”力度。这种联系不再是简单的利益输送,而是更高级的资源互换和人情投资。
默然集团出资赞助市政府规划的某个惠民公园项目; 集团旗下的建筑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承接了几处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 甚至默然物流,也“恰好”有能力以极快的速度,协助警方处理了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调配…
这些举动,看似吃亏,却是在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和“配合度”,不断巩固和加深那层脆弱的官方默契,将双方的利益更深地捆绑在一起。
林默自己,则保持着一种低调而神秘的形象。他很少再出现在类似慈善晚宴那样公开的场合,大多数时间都待在集团总部或指挥部,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但他的每一次少量露面,都经过精心设计,言语谨慎,态度谦和,不断强化着“守法企业家”和“社会贡献者”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