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2)

三营副营长心里明白,这是主持人在故意刁难自己。虽然被刁难让人不舒服,但更关键的是对方摆明了要找茬,就像俗话说的\"鸡蛋里挑骨头\",又能有什么办法?

他强挤出一丝笑容:\"团座,您这话就不太合适了。我们营长年纪不小了,眼看就要三十三岁,娶个媳妇也不算过分吧?现在战事虽然紧张,但后方办喜事的也不少,讨个老婆总不算什么大罪过吧?\"

楚云飞闻言猛地站起身,将手套重重摔在桌上:\"我不管你们营长怎么想!要结婚就得先向上级报告。他连报告都不打,是想 吗?\"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特别是三营副营长带来的士兵和亲随。他们此行的真实目的就是要扣押楚云飞,如果能顺便抓住方副团长就更好了。楚云飞突然发怒,让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窗外偷看的许平、丁伟、孔捷和楚云天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楚云天皱眉道:\"咱们这样扒窗户,感觉像在闹洞房似的。他们怎么一点防备都没有?\"

许平摆摆手:\"目前看来鬼子确实没和三营营长勾结,但他确实想抓楚云飞邀功。这事说来真是蹊跷。\"三位团长听了都连连摇头,觉得这种赌注下得实在太冒险。

这时屋内气氛更加尴尬。楚云飞背着手站在桌前,副营长满脸窘迫。突然门帘一掀,身着新郎装的三营营长齐如海阴沉着脸走出来。他虽然穿着喜庆的红黑礼服,但腰间却别着两把盒子炮,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像楚云飞这样受过正规军校教育的 实属凤毛麟角。大多数当兵的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能识字画图的 加起来全国也不过千把人。

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异常艰难。最初只能依靠旧式士兵,他们手持冷兵器,即便配备了火器,也不过是些\"双枪老爷\"——左手烟枪,右手鸟铳,这样的部队怎能堪用?

为此,近代军事训练不得不效仿德国模式,创办讲武堂和士官学校。但这类机构耗费巨大,培养人才效率极低。每期学员仅百余人,最终能坚持服役的不过十之二三。当时全国此类军校不过三四所,大多只办三四期,像楚云飞就读的士官学校能坚持七八期已属罕见。

十年间,全军培养出的合格 仅千余人。基层 更是稀缺,像齐如海这般识字、懂战术的营长,全靠自学成才,实属凤毛麟角。楚云飞之所以器重他,实因人才匮乏——矮子里拔将军罢了。

正因如此,即便齐如海尚未叛变,楚云飞对其娶妻纳妾之事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自古良将难求,临阵换将更是兵家大忌。但面对即将投敌的爱将,楚云飞内心充满矛盾:既痛心其背叛,又惋惜人才流失。

此刻,望着披红挂彩走来的齐如海,楚云飞强压怒火。看着这个曾视若珍宝的部下,他心中翻涌着失望与愤懑,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在抗战胶着之际,连最信任的将领都可能倒向敌人。

楚云飞眼见齐如海竟敢当着自己的面大谈什么曲线救国,玩起那套令人作呕的把戏,顿时怒火中烧。他死死咬住下唇,锐利的目光如刀锋般刺向齐如海。

齐如海并非不惧楚云飞的威势——这位团长浑身透着慑人的气势,治军手段更是铁血严苛。然而此刻两人的视线在半空相撞,竟似刀剑相击,迸出刺目火花!

趴在角落的许平目睹这一幕,低声对三位团长叹道:\"楚团长虽是一方豪杰,但再这么僵持下去,只怕齐如海要出杀招了。\"

始终沉默的朱传武被许平用手肘轻碰,皱眉投去询问的眼神。许平将他拉到一旁耳语几句,朱传武面露讶色。许平摆摆手催促道:\"快去安排,记得让他们备好酒席——桌椅板凳可别被打烂了,咱们还得边吃边聊反扫荡的计划呢。\"这番话说得轻松自在,仿佛真要借人家喜宴商讨军务,惹得楚云天、丁伟和孔捷都怔住了。

朱传武只得点头,握着枪悄然退场。

场 ,楚云飞眼中燃着熊熊怒火,盯着面色阴沉的齐如海冷声道:\"还有什么废话?\"

齐如海挤出笑容:\"团座,赏脸喝杯喜酒如何?跟您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着示意手下递来酒杯。楚云飞却负手而立,睨着酒杯讥讽道:\"这是断交酒?认错酒?还是鸿门宴?\"

\"团长明鉴,\"齐如海皱眉道,\"咱们不过有些小误会。这年头群雄割据,兄弟们另谋出路也是迫不得已。所谓曲线救国,先拿鬼子粮饷再反戈一击,有何不可?\"

促使他做出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获悉日军即将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面对敌我悬殊的实力对比,加之内心早已萌生投敌念头,这位曾经以刚毅着称的军人竟生出了畏惧。

他担忧三营全体官兵,包括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都会在这场战役中为三五八团陪葬。若真到那般境地,自己的处境岂非更加不堪?正因如此,他在答应与日军合作后便迫不及待地作威作福,甚至强行霸占丁老转的女儿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