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2)

“说白了就是声东击西。”许平指尖敲着纸面,“先佯攻县城,再调头打黑龙寨,让两边的敌人互相猜忌。只要控制住于明,这盘棋就好下了。”

陆鹏却忧心忡忡:“弟兄们身手没问题,可黑龙寨驻守着一个中队……”

“等鬼子扫荡开始,那个中队自然会调离。”许平斩钉截铁,“关键要在48小时内完成连环套——冒充黑龙寨的人破县城,再打着县城的旗号杀回山寨运粮。动作够快,还能顺道把县城搅个天翻地覆。”

陆鹏突然发问:“要是没有黑云寨和八路的联合行动,这计划还继续吗?”他盯着许平,“我和朱传武分头冲锋,小鱼儿坐镇中军。可若缺了前哨配合……”

许平挥了挥手,\"这正是计划的精妙所在。日军必然会发动扫荡,若我们将五支队伍集中一处,反而无法形成有效打击。只有分散出击,才能迫使敌人全线出动!\"

\"问题确实复杂,但再复杂也要解决。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无论县城还是黑云寨,敌人必定会倾巢而出。按照计划,你们必须同时攻打这两处据点。\"

\"但有个变数:如果前线没能在大沽镇重创日军,你们的进攻时间就要从48小时压缩到24小时。\"

两人连连点头。小鱼儿叹气道:\"老大,我们来找您不是讨论作战细节,是想请教这个战术在古代有没有先例?\"

许平朗声笑道:\"你们对古代军事这么感兴趣?那就说个有趣的典故。\"

\"唐朝名将辈出,除了开国功臣,还有两位奇人——王玄策与苏定方。他们活跃在太宗晚年到武周时期,甚至延续到中唐。\"

\"当时大唐疆域辽阔,西域许多如今荒漠化的地带,当年都是水草丰美的绿洲。这些要塞是抵御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王玄策本是出使西域的使臣,主要访问印度地区......\"见二人面露困惑,许平补充道:\"就是《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天竺,这下明白了吧?\"

\"话说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时,恰逢当地叛乱。这位文官出身的使节,竟向邻国借兵一千,横扫天竺全境......\"

两人连连点头。许平挥了挥手解释道:\"这天竺就是古时候的印度,当时人们都管它叫天竺。这不是神话里的西天佛国,而是实实在在的地理名称。\"

\"那时天竺正逢内乱,新登基的君主仗着武力强盛——毕竟刚 旧王朝。可大唐使节王玄策一行人并不知情,仍按原定路线前行。\"

\"按理说,王朝更替本属寻常。我大唐使节只需完成使命,与谁交接不都一样?\"

\"谁知这新君狂妄自大,竟想在三千里外的长安城耀武扬威。他扣押了王玄策一行,还杀害了副使!\"

\"押送途中,王玄策越想越恼,半路就寻机逃脱。没等抵达都城,这位使节便已脱身。\"

\"逃出生天也就罢了,可要跋涉数千里、耗费大半年回长安请兵复仇,未免太过费时费力。\"

陆鹏和小鱼儿听得入神,却见陆鹏皱眉道:\"这也太远了吧?\"

许平笑道:\"那时可没现在这么便利,既无铁路也无汽车。就算今日坐火车从天竺首都到咱们这儿,也得几天几夜呢!\"

\"妙就妙在王玄策的应对。他此前出使途经多个小国,便直奔邻国而去。见到该国君主,他直截了当问:'你可愿听命于大唐?'\"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借得精兵一千。谁曾想,他竟带着这支队伍杀回天竺,以寡敌众击溃十万大军!不仅攻破都城手刃暴君,还带着战利品和千余将士,历时一年半凯旋长安。\"

\"天哪!\"陆鹏和小鱼儿惊得目瞪口呆,\"这简直像说书!\"

许平正色道:\"虽似传奇,却是史实。《唐书》记载简略,另有苏定方更夸张——率五千铁骑横扫十五万敌军,直接把东 给灭了!\"

见二人咋舌,他继续道:\"大唐疆域虽承隋朝之广,但从太宗到武后,历代君主开疆拓土之心从未止息。\"

武则天晚年时期,大唐疆域已扩张近三分之一。这段历史表明,对辉煌的大唐将领而言,吞并小国或占领疆土如同家常便饭,史册都懒得记载!

小鱼儿和陆鹏闻言不禁捧腹大笑。

此刻的朱传武独坐偏室,心中郁结。虽饥渴交加,却因精神高度集中浑然不觉。忽然,隔壁传来声响——他立即抄起暖瓶贴在影壁上,清晰听见方副团长与人的密谈。

方副团长新收了一名谋士(这年头还称谋士实属罕见),实则是其副官。除开那个对朱传武横竖看不顺眼的副官外,他麾下还有文武之分的好几位副官。此刻屋内约有三四人,朱传武甚至能感知到他们的呼吸——那个总跟他过不去的副官始终沉默。

\"楚团长何时归来?\"方副团长扬声问道。

谋士模样的副官答:\"山路难行,估计还得一个时辰。他去二营接收大长官调拨的物资,这是要紧事。\"

方副团长皱眉摆手:\"若他迟迟不归,朱传武的事就难办了。诸位意见可有变更?\"

躲在隔壁的朱传武暗自嗤笑:这群人先在密室商议,又来团部大堂装模作样重议,莫不是有病?转念恍然——他们是要在正式场合下达命令!这般迂腐做派,简直荒唐透顶。

看来必须设法脱身了。但未见楚云飞,朱传武岂能甘心?更棘手的是如何回复许平——既受其相助,楚云飞必有交代;可这等机密若不传回,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