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丸井善二推了推眼镜,恍然大悟,“这让我想起法式料理中也有类似的技法,通常是通过加入蛋清和肉糜,有时甚至是动物血液,在加热过程中让杂质凝结浮起,然后撇去浮沫,过滤出清澈的汤底(nsoé)。”
“没错,”向婷婷赞许地点头,“丸井君说得对。东西方在追求极致清汤的理念上是相通的,只是具体使用的‘吸附剂’和操作细节各有千秋。中式的‘扫汤’更注重用不同肉糜分次吸附,以求风味的最大保留;而法式的澄清则可能借助蛋清或血液的凝固特性。最终目的都是获得那极致清澈却又风味饱满的汤底。”
果然,美代子又进行了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扫汤”。最终,她将经过多次吸附的汤汁,用专业的厨房用滤纸进行了最后一遍过滤。
当那碗汤被倾倒入拉面碗中时,极星寮的众人都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惊叹。那汤色,清澈得如同山涧清泉,却又泛着动人的金黄色泽,宛如一块流动的琥珀,光可鉴人,几乎能一眼望到碗底,不见丝毫杂质。
“好……好清澈的汤!”田所惠喃喃道,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失落。
“但这汤,味道会不会太淡了?”吉野悠姬好奇地问。
向婷婷摇了摇头,眼中闪着光:“恰恰相反。‘扫汤’工艺在去除杂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汤的原始风味和鲜味。这碗看似清澈见底的汤,其味道的层次感和醇厚程度,恐怕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她说着,特意又看了一眼身边的田所惠,意有所指地说:“有时候,最强大的力量,并不总是表现在最张扬的形式上。内敛的深厚底蕴,同样能创造奇迹。小惠,你的料理风格也是如此,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否定自己的道路。”
田所惠望着赛场下那碗清澈的汤,又看了看向婷婷鼓励的眼神,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手,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我明白了,婷婷酱!我会继续加油的!”
就在这时,评审们鱼贯入场。其中,和食兴产会会长大泉柿之进先生笑着评论道:“毕竟在台前欣赏拉面师傅制作拉面的身姿,也是品尝拉面的乐趣之一啊。”
赛场上的美代子闻言,自信地抬起头,朗声道:“那正好啊,请各位选择您们想要吃什么样的拉面吧!”
此言一出,不仅是评审,连观众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拉面……还能选择形状?
看台上的向婷婷再次担当起了解说角色,她的声音与场内美代子向评审解释的声音重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二重奏:
“在中式拉面,尤其是兰州拉面的体系里,面条的形状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向婷婷的声音带着一丝身为华人的自豪,“通常分为毛细、细的、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大宽、荞麦棱和二柱子等至少九种类型。不同的形状,带来的口感、挂汤能力也截然不同。”
(画外音:这也正是美代子没有选择评议会提供的标准化面条,而是坚持自备面团的原因所在!她所要呈现的,是真正完整且地道的、充满定制化魅力的中华拉面体验!)
美代子站在赛场中央,面对着评审们,开始展示她精湛的拉面技艺。一个小小的面团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反复的抻、拉、摔、扣,面条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她根据评审的选择,拉出了细如发丝的“毛细”,宽薄如叶的“韭叶”,以及棱角分明的“荞麦棱”。
她将不同形状的面条分别下锅,短暂汆烫后捞起,盛入那碗璀璨如琥珀的“山珍高汤”中。紧接着,她开始进行最后的组合:几片煎至金黄的豆腐干被整齐地码在面条一侧,随后将焯水后鲜绿欲滴的蕨菜苗、口感脆嫩的笋尖、形态优雅的竹荪、肥厚鲜香的香菇、香气浓郁的松茸片以及爽滑的黑木耳等多种新鲜山珍,如同点缀珍宝般,错落有致地铺在面条之上。最后,才在碗边点缀上一小勺墨绿色的潮汕橄榄菜。
「北条美代子·主题:拉面」——「山珍橄榄韵」中式拉面,完成!
那碗集山珍精华与传统技艺于一身的拉面,静静地放置在评审席上。清澈的琥珀色汤底映衬着手工拉面的优美线条,金黄的豆腐干、多彩的新鲜菌菇、嫩绿的蕨菜苗与墨绿的橄榄菜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纷呈、层次丰富,同时又极具中式美学意境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碗面,更像是一座微缩的、充满生机的春日山野。
对面,黑木场凉那碗汇聚了海洋精华、风格狂野的海鲜拉面也同时完成。
一场关于“山珍”与“海味”,“内敛”与“狂放”的终极对决,即将由评审的味蕾来裁定。而向婷婷在看完美代子精彩的表现后,也悄然起身,她需要赶回极星寮,与一色慧一同,为他们那场不容有失的守护之战,点燃准备的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