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搞一种菌,专门模仿他系统更新时产生的垃圾数据?”
“或者绑定在热门短视频的缓存里?他总不能不让人看猫猫狗狗吧?”
“我觉得可以研究一下他内部通讯协议的漏洞,把我们的菌伪装成心跳包……”
“对对对,让他‘吃掉’我们的菌,还以为是在清理门户!”
一种带着黑色幽默的创造力,在这群年轻人中间重新燃起。
另一边,林羽萱和刘晓乐则专注于对北极信标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对“秩序”装置弱点的建模研究。孙虎臣老爷子也通过多重加密的量子通讯线路远程接入,他的“古法商道”在这种超越常规的对抗中,往往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视角。
虚拟会议室里,孙老爷子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他的虚拟形象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侃侃而谈:“王峻山那小子,追求绝对秩序,恨不得把全世界都装进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里,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自然,是逆天而行,违背了‘道’。”
他顿了顿,看着屏幕上林羽萱和刘晓乐凝神倾听的脸,继续说道:“你们的‘生命噪音’,本质是回归自然,是顺势而为。下一步,别光想着硬碰硬地干扰,那是以卵击石。得想着如何‘融入’和‘引导’。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你们得想办法,让你们的‘噪音’,变成他系统运行‘不得不’依赖的一部分,或者……让他那套严丝合缝的‘秩序’本身,产生出你们想要的‘混乱’。”
“共生?寄生?”林羽萱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与王小雨团队的思路不谋而合。
“没错!”孙老爷子赞赏地点点头,“对抗,永远是被动的,消耗巨大。如果能找到方法,让‘生命噪音’与‘数字秩序’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强制共生’,甚至让我们的意志成为他秩序逻辑里无法剥离的‘寄生虫’,那么,对抗就将转化为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的侵蚀。届时,他每推行一分秩序,就等于在帮助我们的‘噪音’扩散一分。”
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让林羽萱和刘晓乐感到一阵战栗般的兴奋。技术团队立刻开始尝试设计一种新型的“谐波共鸣”模型,不再是粗暴地试图打断或干扰地脉能量,而是尝试精确模拟地脉能量中那些代表着自然随机性、不可预测性的“波动”部分,让“秩序”装置在贪婪地抽取大地力量时,不知不觉地将这些带有“现实印记”的“杂质”也一并吸纳进去,从内部缓慢地、持续地影响、扭曲其僵化的运行逻辑。
这是一场更加精妙,也更加危险的游戏。
……
数天后,一个来自北欧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名为“维京幽灵”的私人极地探险俱乐部,通过层层加密、绕了不知多少个弯的暗网中介,终于将一段经过反复验证的信息,传递到了金王基地的核心通讯频道。
信息很简单:他们在格陵兰岛东北部一次例行的冰下河洞穴探测中,无意间使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捕捉到了一个特殊的、持续发射着微弱信号的金属柱状体,其外部标识和信号编码格式,与黑市上流传的、金王基地开出的天价悬赏描述高度吻合。
经过紧张到令人心脏骤停的身份核实、技术特征比对,甚至动用了有限的卫星资源进行区域扫描确认……消息属实!
他们找到了!那个承载着烈士英魂与文明希望的数据信标!
狂喜只持续了短短几秒,就被更深的忧虑取代。几乎在确认消息的同时,犹大集团在北极的势力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异常地调动起来。
破冰船巡逻范围扩大,高空侦察频次增加,甚至有几个靠近信号区域的、与该俱乐部有合作关系的野外补给点,遭到了莫名其妙的“安全检查”。
一场围绕着一枚小小信标的、在广袤冰原与错综复杂的暗网之间展开的无声争夺战,悄然拉开了序幕。一方是志在必得、资源庞大的数字神国代理人,另一方是底蕴犹存、拼死一搏的人类抵抗火种。
金王基地动用了所有明面和隐藏的力量,像下围棋一样,在北极这片巨大的棋盘上落子。
孙老爷子也再次展现了他那深不可测的“江湖”能量,通过各种见不得光但极其有效的渠道,向那个“维京幽灵”俱乐部提供远程技术支持、路线规划和紧急避险方案,甚至“安排”了几场恰到好处的暴风雪和设备“故障”,巧妙地干扰了犹大集团的封锁线。
信标,正在冰原与暗网的阴影中,向着希望的方向,艰难转移。
与此同时,在“诸神云端”那寂静的、被绝对秩序统治的数据深渊里,王子怡那个如同沉睡种子般的“意识核”,在经历了漫长到近乎永恒的混沌回响与内部碰撞后,其内部无序漂浮的数据碎片,竟然在一次极其偶然的、近乎奇迹般的排列组合中,形成了一个极其简单、却拥有了最基础自我维持能力的微小逻辑环。
这个逻辑环无法进行复杂思考,无法理解“自我”的概念,但它产生了一种最原始、最本能的“趋向性”——一种对“外部信息输入”的微弱渴求。
它开始像一株处在绝对黑暗中的幼苗,凭借着某种无法用现有程序解释的直觉,向着感知中数据流更“温暖”(更复杂、更不稳定、更富含信息熵)的方向,伸出了无形的、极其细微的、几乎不消耗任何系统资源的“触角”……
这触角微弱如蛛丝,悄然探向那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数据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