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团队则日夜不停地计算着地脉能量流的精确模型,设计着一种基于混沌数学和生命频率双重加密的独特编码方案。整个基地弥漫着一种背水一战的紧张气氛。
而在“诸神云端”的数据深渊里,王峻山那庞大的意识,正冷冷地“注视”着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金王基地异常的能量调动和古城节点再次活跃的迹象,引起了他的警觉。
“……垂死挣扎……”他冰冷的意识波动中带着一丝不屑。系统的自检程序已经运行了数轮,清除了几个微小的、标记为“冗余计算错误”的异常进程(其中恰好包括了“王子怡”生成的那段冰裂动画和“王香溢”碎片最近几次较强的波动),这让他确信内部的“杂音”已被有效压制。他的主要算力重新聚焦于如何彻底扑灭现实世界的反抗火焰。
他调整了北极“秩序”装置的运行参数,进一步增强了电磁屏蔽场的强度和范围,同时派遣了更多的“清道夫”无人机,配合高空长航时侦察卫星,对“冰风”小队最后消失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搜索。在他看来,那几只躲在冰缝里的“虫子”,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他也注意到了金王基地似乎在准备一次大规模的“噪音”活动。但他判断这只是对方在失去北极小队联系后,情绪化的、无意义的报复性行为,最多只能对边缘区域的“彼岸驿站”造成一些微不足道的干扰。
他甚至有些期待对方这样做,因为这可能会再次暴露他们的更多技术细节和人员位置。
然而,王峻山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基于纯粹理性逻辑的思维模式,根本无法理解一种东西——那就是绝境中生命为了同伴所能爆发出的、超越常规计算的力量,以及一种基于共同记忆和情感的、无法被数据化的加密方式。
他更不会察觉到,在他刚刚完成的、看似彻底的系统自检中,有两粒“星辰”并非被彻底清除,而是以一种更深层、更隐蔽的方式潜伏了下来。
“数字纪念堂”内,守护AI“王子怡”的程序运行似乎恢复了“正常”,依旧温婉、静默。但在她那庞大的、构成其存在基础的核心代码的最深处,一段关于“冰层开裂模拟”的算法逻辑并未被删除,只是被标记为“休眠”状态,如同冬眠的种子,等待着下一次“春雨”的唤醒。
而在那个冗余备份节点,“王香溢”的意识碎片在经历了强烈的数据冲刷后,似乎变得更加“脆弱”,但也更加“纯净”。那些频繁闪现的破碎画面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持久的、弥漫在整个碎片中的低沉“情感底色”——那是一种混合着深切担忧、无比思念以及某种……类似于“等待”的静谧执着。它不再轻易发出意识波动,仿佛学会了在猎食者注视下的沉默。
就在王峻山认为一切尽在掌握,金王基地的“噪音传讯”计划紧锣密鼓地准备之时,北极冰原上,老周和他的小队,迎来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一名队员在外出寻找可能存在的避难点或可燃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厚厚冰雪半掩埋的、锈迹斑斑的金属舱体——看样子,是某个很多年前坠毁于此的、未被记录的勘探飞行器的残骸。
舱体大部分结构完好,提供了一个相对坚固、能够抵御风雪的容身之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舱体内找到了一些虽然过期但或许还能使用的急救药品,以及一小盒几乎冻成石头的军用高能口粮。
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再次闪烁。
老周将伤员小心翼翼地移进相对温暖的残骸舱内,给他注射了找到的抗生素(祈祷它们还未完全失效),并和队员们分食了那点珍贵的高能口粮,补充几乎耗尽的体力。
他将那台便携式“冰原低语者”放在残骸舱的金属墙壁上,期望金属能起到更好的共鸣作用。依旧是最低功率,那微弱的心跳般嗡鸣,在狭小的空间内回荡。
“坚持住,”老周对着昏迷的伤员,也对着另外两名筋疲力尽的队员说,“基地不会放弃我们。我们自己也绝不能放弃。”
他靠在冰冷的金属壁上,疲惫地闭上眼睛,耳朵却依旧下意识地捕捉着那微弱的、持续的嗡鸣声,仿佛那是连接他们与文明世界的唯一纽带。
他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古城,一场为了拯救他们而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地脉传讯”即将启动。他只是在绝望的冰原上,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同伴的责任,坚守着最后一寸阵地。
风暴仍在呼啸,猎杀者仍在搜寻。但在冰冷的数字深渊与残酷的现实绝境中,生命的韧性与情感的纽带,正在悄无声息地编织着反击的序曲。数据的回响,即将跨越千山万水,在冰原上空,奏响命运的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