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无需遮掩的阳谋,堂堂正正,气势如虹。
“星火智创”的会议室里,空气绷紧如弓弦。巨大的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那些耸人听闻的所谓“测评”视频片段。刺眼的标题——“家中的隐形间谍?”、“便利还是陷阱?”——如同淬毒的匕首,反复刺向悬挂在会议室一角的“星火”Logo。
画面被刻意调成阴冷的色调,配合着背景音乐里若有若无、令人心悸的低沉嗡鸣,将莫须有的“数据黑洞”渲染得如同潜伏在用户家中、随时择人而噬的阴影。
“寰宇智媒的老套路,”刘晓乐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寂静,低沉,却像一块冰投入滚油,带着毫不掩饰的锐利锋芒,“还是那股熟悉的、令人作呕的铜臭味。”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又一个被刻意放大的“专家担忧”字幕截图,嘴角扯出一丝冰冷的弧度,那嗤笑声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异常清晰,“想用污水泼脏我们,再用资本的巨手捂住我们的口鼻,让我们窒息而死?痴心妄想!”
“刘总,”林涛顶着他那头标志性的乱发,镜片后的眼睛因为熬夜和愤怒布满血丝,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太下作了!全是空口白牙的污蔑!我们得立刻反击,撕烂他们的嘴!”
“反击,当然要反击。”刘晓乐猛地站起身,动作带起一股风。他几步走到会议室中央,目光如同淬火的钢针,一一钉在核心团队成员的脸上。
窗外,秋日的阳光正奋力穿透上京特有的薄霾,将他挺拔的身影投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得很长,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但不是泼妇骂街。我们要用他们最怕的东西,堂堂正正地碾过去!”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战鼓在每个人心头擂响:
“第一,技术利刃,直击要害!”他猛地指向林涛,“林涛,你的团队,火力全开!三天之内,我要看到一组视频:《你的声音,只属于你:揭秘‘星火’AI内核的隐私沙盒》、《毫秒级响应背后:看得见的安全护城河》。不要官腔,要硬核!要可视化!用代码演示、用模拟攻防动画,把‘星火’的铜墙铁壁,掰开了揉碎了,亮给所有人看!就在我们自己的官方矩阵、各大科技社区首发!把他们泼来的脏水,变成我们展示金刚不坏之身的t台!”
林涛眼中瞬间燃起熊熊火焰,那是技术人被激发到极致的战斗欲:“明白!我亲自操刀脚本!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技术!”
“第二,民心所向,口碑铸城!”刘晓乐的目光转向苏晴。这位妆容精致的助手此刻秀眉紧锁,却透着一股磐石般的镇定。“‘智居1.0’公测计划,提前启动!首批五千套设备,全部免费投放!”这个决定让会议室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五千套!这几乎是前期宝贵的全部产能!投入巨大,风险未知。
刘晓乐抬手压下议论,语气不容置疑:“苏晴,你带队化身‘星探’,撒出去!在上京各区域,给我精准筛选最具代表性的普通家庭:子女远行、习惯节俭的独居老人;被房贷、育儿压得喘不过气的双职工带娃家庭;追求品质却对科技心怀警惕的文艺中产……一个都不能少!建立实名制、高度活跃的‘星火智居生活家’反馈社群。我要最真实、最滚烫的用户体验,从他们的厨房、客厅、卧室里自己长出来!让口碑在街头巷尾、茶余饭野生生不息,让它自己燎原!”
苏晴深吸一口气,眼中忧虑迅速被一种破釜沉舟的锐气取代:“好!我亲自带队下沉社区,保证每一个家庭都是活水源头!”
“第三,精准穿透,合纵连横!”刘晓乐的目光变得深邃,如同在棋局上寻找那关键的一子。“苏晴,发挥你的根系优势。那些被‘寰宇系’阴影笼罩的主流渠道巨头,暂时绕开。把目光投向那些主打高端品质、注重极致用户体验、且与寰宇资本关联甚少甚至存在竞争关系的精品家居买手店,还有那些真正扎根大型社区的连锁服务店!他们是我们的滩头阵地!”
他顿了顿,语气带上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至于那几位泰山北斗,我亲自去拜山门!”他拿起放在会议桌上的那份厚重的技术白皮书,封面在灯光下反射着沉静的光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龙是虫,总得亮出来,让真正懂行、有分量的人看看!”
三天后,上京西郊一处幽静的四合院。
院门古朴,门环被岁月摩挲得光滑温润。一位穿着简朴布衣、精神矍铄的老者开了门,正是工程院以严谨刻薄着称的吴兴邦院士。他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目光锐利如手术刀,上下打量了刘晓乐一眼,没说话,转身往里走。
院内青砖墁地,几株老石榴树挂着红灯笼般的果实。正房窗明几净,一张巨大的紫檀书案占据了中心,上面堆满了图纸、模型零件和摊开的厚重外文期刊,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松烟墨和旧书纸特有的气息。
“坐。”吴院士指了指书案对面唯一一张没被资料淹没的旧藤椅,自己则靠在一张高背木椅上,目光依旧审视着刘晓乐带来的“智居1.0”原型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斑驳的扶手,“年轻人,你那个‘星火’,最近动静不小。风浪更大。”
刘晓乐将那份沉甸甸的技术白皮书双手放在书案唯一干净的一角,微微躬身:“晚辈惶恐。正是风浪太大,才斗胆前来,请吴老斧正。技术是根,风浪吹不倒根基。”
“斧正?”吴院士哼了一声,拿起白皮书,随手翻开一页,正是核心的“星火”AI内核架构图,密密麻麻的模块和交互线如同精密的星图,“外面那些狗屁倒灶的污水,我懒得看。但你这东西,要是根基不稳,风浪不吹,自己也得塌!”他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盯住刘晓乐,“说说,这个‘隐私沙盒’,怎么保证它就是个铁笼子,不是个筛子?还有本地计算效率,吹上天的37.2%,怎么实现的?用了什么奇技淫巧?”
刘晓乐精神一振。这正是他等待的时刻。他没有丝毫慌乱,从随身包里拿出一个轻薄的折叠屏,手指快速滑动,调出早已准备好的、远超白皮书细节的底层设计图、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数据流瀑布图。他身体微微前倾,指着屏幕上动态演化的模块:
“吴老请看,沙盒核心在于三层动态隔离机制。第一层,物理层面,所有隐私数据流经的硬件通道,采用独立加密总线,与主控逻辑物理隔离,如同古代城池的瓮城。这是硬件根基,我们自研的芯片组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一条醒目的红色路径,“第二层,逻辑沙箱,借鉴了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思想,但做了超轻量化改造,每个用户隐私数据的处理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气泡’,运行在完全隔离的微环境里,气泡之间通讯需通过我们设计的‘星火协议’,每一步都有加密签名和完整性校验。第三层,行为监控层,一个独立的反向工程陷阱,任何试图越界探测或注入的行为,会立刻触发警报并启动自毁隔离程序。”
他切换画面,展示一个复杂的矩阵运算模型:“至于本地效率的提升,关键在这里——我们放弃了传统的通用神经网络框架,针对家居场景的高频、低维度、强关联特性,设计了一套‘稀疏张量-事件驱动’混合架构。它像一张高度特化的渔网,只捕捉真正需要处理的信息流,摒弃了通用模型庞大的冗余计算量。这37.2%,是架构革新带来的红利,不是超频或者偷工减料。”
刘晓乐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充满了技术人特有的那种笃定和热情。他一边说,一边在折叠屏上快速调出更多验证数据、模拟攻击的防御日志、以及国际实验室的认证报告摘要。
吴院士的眉头从紧锁,到微微挑起,再到完全舒展开。他不再看刘晓乐,而是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些不断刷新的数据和动态模型,手指在扶手上敲击的节奏不知不觉停了下来。房间里只剩下刘晓乐沉稳的解说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鸟鸣。
“有点意思…”吴院士终于从屏幕上移开目光,重新看向刘晓乐,眼神里的审视锐利依旧,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思路够野,胆子够大。数据…看起来也扎实。”
他拿起那份技术白皮书,这次是认真地翻看起来,手指捻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不过,”他抬起头,目光如电,“技术过关只是第一步。人心鬼蜮,商海沉浮,可比这电路图复杂万倍。你想好了?这条路,荆棘丛生,对手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意有所指,显然对“寰宇系”的作风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