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告东北同胞书(1 / 2)

正说着,房门被轻轻叩响,三长两短,正是约定的暗号。徐长三一个箭步窜到门边,从门缝里确认了来人才开门。一个浑身是雪的汉子闪了进来,摘下狗皮帽子,露出一张冻得发青的脸。

\"处长,成了!\"来人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少帅派人把王先生接进帅府了!”

徐长三长舒一口气,转身从炕上的包袱里摸出个小酒壶,仰脖灌了一大口,辣得直咧嘴:“好!告诉弟兄们,按第二套方案准备,随时接应王先生出来。”

帅府后院的小花厅里,炭火烧得正旺。王世贞脱下厚重的皮袄,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长衫。这位曾经在张作霖麾下当过参谋的老学究,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可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老王啊,多少年没见了?“张作霖大马金刀地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把精致的勃朗宁手枪——那是王世贞刚才呈上的\"见面礼”。

\"回大帅,整整八年零四个月了。\"王世贞微微一笑,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上次见您,还是在小西门外的酒楼上,您请我们几个老部下吃全羊宴。”

张作霖哈哈大笑:\"你小子记性倒好!\"突然,他脸色一沉,手枪\"啪\"地拍在桌上,“说吧,唐启派你来干什么?要是来当说客的,趁早滚蛋!”

王世贞不慌不忙,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大帅,这是唐首脑的亲笔信。他说了,您看完要是还想赶我走,我立马就滚。”

张作霖狐疑地接过信,拆开火漆封印,就着灯光看了起来。信纸上的字迹遒劲有力,开头就是\"雨亭兄台鉴\"——这是他的字,已经很多年没人这么称呼他了。

随着阅读的深入,张作霖的表情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信中提到的事情,有些连他最亲近的幕僚都不清楚。特别是关于日本关东军近期在旅顺的秘密调动,以及他们与蒙古某些王公的密谋,字字惊心。

\"这些…唐启是怎么知道的?\"张作霖的声音有些发颤。

王世贞正色道:“大帅,唐首脑让我转告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只要您点头,热河省长的位置虚席以待,您的部下也会妥善安置。但军队必须国家统一指挥,这是底线。”

\"放屁!\"张作霖突然暴怒,一把将信拍在桌上,“妈了个巴子,他唐启算老几?也配跟老子谈条件?”

王世贞不卑不亢:“大帅息怒。唐首脑还让我带句话——您还记得当年在辽河边上,您跟兄弟们说过什么吗?”

张作霖一愣,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二十年前,他还是个小小的巡防营管带,带着几十号兄弟在辽河边上发誓要保境安民…

\"他说…说什么了?\"张作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

王世贞深吸一口气:“您说,‘咱们当兵的,吃的是老百姓的粮,穿的是老百姓的衣,要是有一天祸害老百姓,那还不如一条狗’。”

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炭火燃烧的噼啪声。张作霖缓缓坐回椅子上,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他摸索着拿起桌上的烟袋,手却抖得怎么也点不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