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215章 闲日频添意外客 公主相召起波澜

第215章 闲日频添意外客 公主相召起波澜(1 / 2)

驸马负气离去后,雅间内只剩下凌云与李清二人对酌。气氛稍缓,李清这才道出今日另一重来意:“贤弟,下月便是太后圣寿,为兄与驸马商议,欲合三人之力,共献寿礼。设想由驸马作一幅贺寿图,愚兄题写颂文,而贤弟你,则需赋诗数首,题于画上。诗书画三绝,合璧呈献,方显诚意。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凌云闻言,嘴角微撇,略带不屑道:“李兄美意,小弟本不当推辞。只是……驸马爷那丹青妙笔,小弟昨日只见识其口舌之利,却不知深浅呐。”

李清知他心结未解,耐心解释道:“贤弟有所不知,驸马出身江南豪富之家,自幼聘名师习画,于山水、人物皆有造诣,绝非虚名。只是……其人性情确有几分孤高自负,加之尚主之后,诸多拘束,郁郁不得志,故而言辞有时尖刻了些。贤弟看在他亦算才情之士的份上,多担待则个。”

凌云不置可否,转而试探道:“李兄,以你之见,若那尚书省令史一职,我与驸马,谁更堪任?”

李清闻言,面露难色,连连摆手:“贤弟此言差矣!此乃天官(吏部尚书)与上意考量之事,为兄岂敢妄加评议?不敢言,不敢言也。” 显然不愿卷入这敏感话题。

凌云见他推脱,也不强求,心下却明镜似的:至少从李清的态度看,公主那边对令史职位确有想法。他又与李清饮了几杯,闲聊些京中趣闻,直至酒酣耳热,方才各自散去。

回程轿中,凌云思忖片刻,吩咐轿夫改道,直奔崔尚书府邸。他需将驸马亦有意争夺令史之职的消息,尽快禀报崔尚书。

次日,便有消息传来,崔尚书已将举荐凌云为尚书省令史的奏疏,呈报至政事堂。一时间,此事在朝堂暗流中激起些许涟漪。

接下来的几日,凌云倒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暂居会馆,闭门不出。张三果然从昭行坊的胡商处,购得数支制作精良的羽管笔,并详细询问了制作与使用方法。此笔以大型禽鸟翎羽(如鹅、雁羽)为主杆,将末端削尖、劈开缝隙以蓄墨,书写效果虽远不及后世钢笔流畅,但相较于毛笔,更易掌控,字迹也显硬朗。

凌云如获至宝,连日来闭门苦练,熟悉这“硬笔”的手感。他不求字迹如何飘逸俊秀,只求能写得横平竖直、清晰规整,足以应付令史日常文书抄录之需。毕竟,真正重要的诏书制诰,自有中书舍人、翰林待诏等高手执笔,还轮不到他一个初入门的令史。

这日午后,凌云正凝神屏息,于纸上缓缓勾勒笔画,忽闻门外传来会馆管事的声音:“凌大人,有客来访。”

凌云搁笔,微微蹙眉,今日访客倒是不少。开门一看,管事身后跟着一位中年文士,身着半旧襕衫,气质儒雅。

那文士一见凌云,未等引见,便躬身一揖,口中道:“大树先生!久仰久仰!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这一声“大树先生”,叫得凌云差点被口水呛到,心中苦笑不已。这定是那首“不逢大匠材难用”的《古槐诗》惹的祸!外人皆以为他以古木自况,怀才不遇,竟送了他个“大树先生”的雅号。凌大树……这称呼着实让他浑身不自在,不禁怀念起在江南时被人称为“凌探花”的光景。可惜,京城真有金榜题名的探花郎,这称号是不能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