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150章 州城暗流涌 沈府气象深

第150章 州城暗流涌 沈府气象深(1 / 2)

天下总难有十全十美之事,凌录事带着淡淡的忧愁回到了州城。清晨时分,他刚步入州衙司马厅,便被赵司马唤去。

“事情如何?”赵司马见面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此举实有失礼数,以赵司马之涵养本不该如此,显是等待心焦所致。

凌云如实答道:“王明府已密奏朝廷,由崔尚书转递,你我之名亦在信中向崔尚书提及。”

赵司马喜道:“大事定矣!此事至此本就难以遮掩,谁抢得先机谁便是首功。然尚需添一把火,事态闹得愈大,朝廷愈不会姑息奸邪,为稳定局面,愈会重用我等善后。”

“大人有何妙计?”

“譬如制造更恶劣之抢米风潮,顺带纵火数处,能轰动全城最佳…”赵司马阴测测地说。

凌云闻言心下翻腾不已,赵司马怎似变了个人?莫非关键时刻显露本性?若真如此,此君绝不可深交。

他凌云非圣贤,亦是自私之人,迫不得已时,害一人以救己身,或可为之;杀一人以救众生,或亦可为。他欲在此世安身立命,故不欲以道德苛责己身。

然若要无缘无故,在自身未受直接威胁之情形下,仅为己私利便蓄意制造恐慌,人为推波助澜,搅得满城不宁,在凌云看来便有些过分了,纵使打着惩奸除恶之正义旗号。若仅止于过分倒也罢了,然纵观史册,能干出此等事者,哪一个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与此辈亲近交往,下场能好至何处?除非你较之更为奸恶。

凌云不愿在此时与赵司马产生分歧,大事未定,阵营内部不宜先起纷争,惹不起总躲得起,便含糊应道:“老大人高见,下官告辞。”

赵司马拦住凌云道:“老夫在州衙为宵小所忌,稍有举动便引人注目,可谓动弹不得。还需劳烦凌录事,你初来乍到,彼等只因你与老夫有牵连而忽视,并未多加防备,你行动更为便宜。”

凌云婉拒道:“下官至州城未久,处处不熟,恐难当此任。”

赵司马却不放过,“事在人为,自有老夫指引,凌录事何必推辞?”

谁知你这是否拿我当弃子?我好歹亦是朝廷命官,岂容你如家奴般驱使?再者此事风险极大,他断不肯为这赵老头亲身涉险。凌云心下愤然,开始以最大恶意揣测赵司马了。嘴上讽刺道:“赵老爷对下官何其急迫乎?你来州城经营,没有三载亦有两年了,莫非手头竟无一可用之人?”

赵司马面有惭色,“可用之人确无一员,骑墙之辈或有一二。”

凌云极为不齿,混成这般模样,竟还好意思唆使他人行险,拂袖欲去。其实亦不能全怪赵司马,若不显出这般窝囊无能之态,何以麻痹州衙一众宵小?

眼看凌云要走,赵司马忽哈哈大笑道:“凌大人留步,本官以戏言相试耳,当不得真。”

又屈尊上前,对凌云长揖一礼,“皆是本官过错,一时心血来潮,欲试凌大人心性如何,恕罪恕罪,本官有礼了。”

上官既已行大礼致歉,凌云也不好不理,心下仍是半信半疑,且观其后行。

赵司马点评道:“如今可知,凌录事乃吾辈中人矣。”

在赵司马看来,临海仓之事既已上达天听,无论朝中大佬是否偏袒崔刺史,朝廷绝无可能坐视东南财赋重地台州生乱,无人敢公然担此干系,死力维护崔刺史。

可断定,不久之后,州衙必将天翻地覆。而巨变之后,他与凌云作为全署仅存之官员,必当重任在肩,尤以诸新官到任之前这段时日为甚。

赵司马宦海浮沉数十载,深知巨变足以移人性情。他担忧凌云年少,心性未定,思及日后或须与之共事,忍不住出言试探,反遭凌云鄙夷。

与赵司马叙话毕,凌云回了自己公房,问长随李四道:“叶姨娘如何安置了?”

李四答道:“她有一表舅居於州城,小的已将她护送至彼处。”

需寻机探望,盼其腹中胎儿平安。凌云边想边嘱咐道:“此事需严守秘密,不得外泄与任何人,包括家中女眷,否则定不轻饶!”

李四见凌云言辞严厉,恭敬应下。又取出一张帖子,言是昨日有人送来,那时老爷不在,他便代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