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后记:洛铁路(1 / 2)

启曜20年,34岁的洛新整日还是忙忙碌碌。

努力学习是有回报的,洛新从以前的搬砖、管理队伍,到人多之后开始负责一部分建筑工程,成年以后,负责铁路修建。

带着人一起劳动,看铁轨一点点变长,把原本要快马好几天的行程缩短到一天之内,这让洛新非常有成就感。

虽然修铁路是挺苦挺累的,但他们这些出门在外的洛阳人,吃的就没少过,有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挣的这份辛苦工分也是公认的高,穿的用的都是洛阳运出来的,在外也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近上铁路学校。

要说洛新有什么不满的,就是因为天幕曾经后人的话,倒是去到哪里,所有人都叫他洛将军,可他分明就只是个铁路人。

虽然为了修铁路,拿到这些地,不让别人捣乱,他也干过一些剿灭土匪路霸的活,但这都是铁路修建工作里的,这怎么能算是军事行为呢!

还有去襄国灭后赵那次,那也不算军事行动,他只是从铁路局临时调到建筑队,过去拆迁的,一路拆了点城而已。

什么军事活动,没有影的事,都是为了洛阳的交通道路!

所以别叫我将军了,叫我洛铁路。

从十四岁,骨瘦如柴,营养极度不良的洛阳幸存者,到现在身高体壮的大汉,除了小白的投喂,也是靠洛新从不亏待自己的口腹之欲。

那时候的他,一人干活一人吃,还能经常去薅小白羊毛,过的潇洒恣意,现在成亲了。有儿女了,得养家。

除非是重大残疾或者年老有病,彻底失去劳动能力,否则洛阳市不会让人脱产的,哪怕坐轮椅出不了门,也得糊一糊火柴盒。

老弱病残如此,孩子除了念书,一样年年都去传统农庄劳动。

洛新的妻子是青州人,家里带着一路逃来洛阳的流民,来了洛阳之后一家人都勤勤恳恳干活,学习也很积极,现在她是针灸科的医生,每天工作也忙,洛新在外建铁路,她也跟着作为医生一起出去保障铁路人身体健康。

好在洛新岳父岳母时间多,工作不是非常忙碌,可以把孩子带去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边照看,让夫妻俩能好好工作。

坚持自称洛铁路的洛新,从襄国回来后,又继续返回安西修建通往凉州的铁路。

在襄国,他见到了一个木匠给自己孩子雕的小白雕塑。

不止在襄国,他外出的这些年,在很多地方都看见过。

有时候铁路沿线经过士族的庄园坞堡,里头的坚持没跑去洛阳的人看见洛新来了,也认了命,安心开始准备加入洛阳的事宜。

奴仆佃户都是自由人了,你们带走吧,我们也能少管点饭了,对了,已经播种的田地怎么处理,要念书的话,我们是去洛阳,还是就近在安西铁路学校?

我们这坞堡也能给你们做个临时厨房,什么,那个不是祠堂,是我们给圣王建的小庙。

有手艺的就给家里想办法整个圣王雕塑,条件好的就家里整个庙,没条件的就对天拜拜。

若说穷苦人家这样,洛新是百分之一百二的理解,没钱看病没钱买药活的都艰难,信一信圣王还能给自己点生活希望,想着有朝一日能去洛阳,但这些也有些家族教育的士族如此,洛新是真不能理解。

你们都宁可相信我们先生是天降仙人,能给大家祛病消灾,怎么宁可花钱在家里拜他,也不肯动动脚,走一趟洛阳看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