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这些卷子,还多是长安、凉州考生。
剩下的六成人,要么不学无术,要么该学的不学,答题答的,让殷簿阅卷都成了受刑。
那些个不学无术的卷子,看一眼就能直接丢了,对殷簿伤害不大,那些个还能写点内容的卷子,才更让他们难受。
在自己家乡,学不到洛阳的东西,不怕,来了洛阳你们还有机会考前突击。
但这些人,要么就没想过打听洛阳教育情况,要么是看不上洛阳的这些工科知识,因此来了洛阳考试,那也是躲在旅馆里,自己备考,不和外界交流。
然后他们写来洛阳后感想的文章,倒是一个比一个写的好。
殷簿一点都不可惜他们,只觉得生气。
也因此,在结束阅卷后,他极力向小白进言,决不能放宽入学要求。
把他们洛阳当什么了!
哪怕五千个人里,只有五十个能达到洛阳的要求,剩下的四千多人,也不能被放水录取,让他们回去重学,明年再来。
小白安慰殷簿:“也不急,就是今年五千人全都考上,带他们也要费大力气。咱们一年年往上加。”
殷簿怒道:“不!没有什么需要加的名额,没到资格的就不能进来!”
小白:“这一次考试出去,我会让印刷部把真题和答案都印出来,跟着洛阳月报发往天下。等到两个月后,天下人就都知道我们洛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了。”
迁就天下人才,那不可能,天下人才爱来不来。
又有人问道:“那考试结束,没考上,也不加入洛阳的考生们需要驱逐出城吗?还有他们的家人……”
不加入他们洛阳,非洛阳身份的外来人口,那也都得是上了白名单的才能来洛阳,不然谁都能来洛阳,会搞小额贸易扰乱外面市场,也会增添洛阳医院的不必要负担。
五千多考生还有他们的家人、奴仆,这些人口来了也不能安排工作,他们还成天在洛阳乱窜,虽然也算促进了消费,但麻烦也不少。
小白:“不用,就让他们留下来,但他们必须得有个落脚点。
他们不是洛阳人,洛阳的工作做不了,提醒他们。
没钱到付不起旅馆房租,再赶出去。”
考进来的学生早就定好了各种项目,不会让有才的人苦到,考不进来的,要么花钱要么滚。
外头的考生们对成绩有疑惑的也不少,不认可这录取规则的也有,反正办事处的人都会解释,只要不闹事,他们怎么骂都无所谓。
凉州考生团,这会儿就在内部开会。
五千多考生,最后考上洛阳大学的,只有三百零七人,他们凉州这一百多人,幸运地上榜三分之二。
那没考完的,现在都说说,你们是打算回凉州,还是继续在外游历,亦或者是就想办法扎根洛阳?
没有人想回凉州。
他们出来这一趟,狠狠见了通世面, 不把这些神奇的科学知识学上一学,谁又能甘心就这么一无所获地回去呢?
有钱的表示,自己就在这洛阳住下了,他带的金银盘缠够在洛阳活上好几年了。
缺钱的表示,他们可以去长安,那里又能挣洛阳币,离洛阳也近,没事他们就能来洛阳和这些考上去的昔日同窗聚一聚,一起探讨知识。
还有人准备给家里写信,把家里人接来洛阳,直接入籍洛阳算了。
他自己可以在洛阳边学边工作,家里小的可以直接来入学,年老的也可以过来治病养老。
这里医疗条件好,不缺食物,治安也好,还有各种不用柴火就有的热水。这样跟仙界一样的环境,真的很合适家人来养老。
更不说,洛阳天气比之恶劣的凉州不知好上多少,从凉州往洛阳来的路上,只要到了洛新铁路修建范围,治安也无需担忧。
就在一拨人离开,一拨人入学后,洛阳大学招生考试的结果,也终于传到了外面。
洛阳报纸很大方地专门给了一张纸,附上三百考上学子的名字和分数,殷簿也抽空写了一篇文章来夸赞他们厉害。
在洛阳的新生们看了,各个喜不自胜。
洛阳报纸一月一发,内容审核很严的,作为天下识字人必看的内容,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刊印登报,这怎么不是一种名留青史呢?
有家里孩子去考试的,这会没等到孩子回来,都先拿起报纸来看,试图找自家孩子的名。
找到了,那自然是高兴,五千多考生呢,只考上了三百多,他们家孩子在里面,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没找到,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生气,只要别在报上看见眼熟的名字,那问题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