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死了一个胡人,顶上一个胡人,用洛阳不缺的物资供养家人,把他们的后代送进学堂,洛阳又真的亏了吗?
这些被洛阳培养出来的胡人学生,十年之后,是胡人?还是洛阳人?
周抚的父亲周访,是现在东晋的开国功臣,曾平定荆州杜弢叛乱,与陶侃齐名,所以他年纪轻轻就能任职巴蜀。
周抚的妹妹嫁入琅琊王氏,靠着这层姻亲关系,他成功被士族接纳,在镇守巴蜀的时候,不需要担心朝廷生变。
作为实干派的周抚,不止关注益州的事,眼睛也一直看着天下大事。
东晋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志气统一天下,主动撑不了太久,现在天下所有人都清楚,唯一有这个能力的,只有洛阳。
周抚也不是没想过为自己和家族打算,只是他的身份是铁杆东晋人,又远在益州,投洛阳是完全没理由的,就这么没缘由的投了,投过去也不一定能受人待见。
而且洛阳那再好,制度对他们来说还是太超前了,他这样阶层的都还不是很能接受,大家宁可仗着洛阳的纵容先苟着享乐。
反正他们盛行的就是及时行乐的风气,风向不对,要么投,要么继续往南跑就行了。
洛阳也是欢迎他们继续往南跑的,都省了洛阳的开发成本了。
不过东晋人想的开,北边的石勒集团就想不开了。
石勒看着报纸和自己细作送上来的情报,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只觉得刘曜是年纪大了,一点心气都没了。
见过司马家的傀儡什么样,现在自己也成了洛阳的傀儡皇帝,这命运的玩笑吗,也是够大的。
洛阳想干什么,洛新就去找刘曜,直接公开走程序下诏令,然后变律法,给洛阳这里放权,那里放权。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洛阳这行事作风霸道的不得了,但名义上人家还就走的是法律程序,并且比长安政权本身还尊法守法,槽点多的让石勒都不知道想说什么。
感情那后人所说的定胡将军,驱逐胡人,不是把胡人都赶回草原,而是让胡人都心甘情愿变成洛阳二等人,给洛阳干活的意思是吧?
他也年纪大了,但心气依然还在,一直忌惮洛阳,畏惧洛阳的那位圣王,但也没想过和洛阳低头。
真有那么一天,他想的也是要和洛阳直接开战,要么洛阳能打败他们,要么天罚直接灭掉他的有生力量,不然他绝不会认输。
还有凉州的张茂,没出息的东西,贪生怕死,为了活命,连凉州都不要了,都丢给侄子,自己跑去洛阳治病。
年纪不小,身上也有心脑血管病的石勒嘴硬的表示自己看不上,然后继续关注洛阳报纸的医药板块。
洛阳流出的药品太少了,哪怕在可以放任之下,洛阳百姓和在外邮局的员工们都会给各地带去一些药品,但是那都是应急用的药品,多针对风寒和外伤。
有大病的人,都是在洛阳治的,在外生了大病的人,也都是回洛阳看病。
而去了洛阳的人,有孝心的,只会是带着家中老人去洛阳看病,而不是脉都没把,盲目给家中治病。
比起治病,石勒更不想给洛阳低头,做刘曜第二。
他这么想的,养子石虎也是如此想。
比起石勒,石虎甚至更激进的多,时刻都想捣毁洛阳政权,对其深恨,认为都是洛阳政权的存在,让他在外行军都很受洛阳邮局桎梏。
也就是石勒一直强压着,让石虎不得贸然对洛阳动手。
石勒也忧心自己去后,次子石弘不能压得住石虎。大权旁落,兵权没有,这已经很要命了,如果因为石虎的贸然行动,导致还能再苟苟的政权被洛阳直接端了,更是离谱。
比起石虎对自己儿子的威胁,石勒更放心洛阳。在把长安到凉州的大片土地全都拿下,内部胡人全都消化前,他确信洛阳没兴趣对他的襄国动手。
他也曾经私下里和石虎单独对话,以司马家为例,如果不是司马家自己家族内斗,耗费了晋的国力,也就没有他石勒的现在。
只是石虎究竟是听进去了,还是不以为然,石勒又怎么不知。
临了老了,他最担心的不是外面,而是自己的养子,这还真是……
而洛阳,小白正在巡视新修建的洛阳大学。
城里够挤了,因此大学放城外,农业区和工业区附近,以后不同学院的上课,需要科研实践,直接就去周围。
学校里也有邮局、商超、食堂、澡堂和办户籍手续的地方,想加入洛阳,或者接家人过来,都随时的事。
生了病,他们也可以去医学院,实在想去城里逛,看神火广场,也能有电车直通城里。
总之,工业区和洛阳大学,是洛阳人口分散的重要一环,就只等着洛阳大学人多以后,附近也能建社区和商业街了。
殷簿跟在小白身后,二人一边讨论学校还需要添置的东西,一边在大肆嘲笑后汉和东晋的士族。
“根据邮局的消息,最近找他们多了不少,都是在打听洛阳大学考试的事。”
“东晋的人整天醉生梦死没个出息,北边的人屈身石家给他们制定礼仪……自司马家入住洛阳后,士族就学风凋敝,大家只攀门第,而不以才学为耀。”
“一想到什么王谢庾陈的子弟,都要开始苦读,我就想笑。”
他不止是想,也已经笑出来了,笑的特别大声。
小白赞同地一点头。
“他们享受了这些年,也该让真正有才华有志气的英才们,来一展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