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圣贤争议(2 / 2)

在知道长安的汉人士族,居然这些年,因为办学的事情和洛阳吵起来,外面的基本上想法都是荒谬。

实在是这年头能看得懂报纸的,就没几个蠢货,想想就知道这场争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安士族们不愿意最后的文化话语权消失,孤注一掷,以为自己和洛阳背水一战呢,结果谁想到,被洛阳的凉州人骂的狗血淋头。

凉州人别的不提,那句话还真没说错:谁给的长安人定义圣贤学说的权力?

东晋人依旧是士族门阀政治,新上位的这些门阀世家,和弘农杨氏、范阳卢氏这些老牌儒学世家不是一路人,没人家权威,因此哪怕南下了,也延续之前的学说,大家继续谈玄论道,绝口不提儒学。

长安人说的那些“圣学”,他们是不认的。

北方的儒门世家们,大家也没觉得这剩下的长安人就有资格张口闭口谈论圣贤了。

除了这场来自洛阳和长安的学术争端,更令天下人震惊的,是洛阳的富裕。

远离洛阳的地方,大家知道洛阳富裕,但能看见的,只有洛阳运送过来的那些昂贵货物,邮递员们骑着的自行车,只有邮局员工才能有的物资药品。

这还是第一次,他们从洛阳的报纸上,亲自听到他们来用数据列举,直白地承认自己有多富裕繁华。

大家知道他们在修铁路,但也没说那铁路是不需要牛马驱动,靠烧热水就能一夜从洛阳到长安啊!

你们洛阳说自己的有轨电车,都以为是建了个专供货物运输的轨道,那也不知道车子是用电驱动的。

电要怎么动啊!?

还有哪些天下物资生产统计数据,你们都是哪里来的如此详实的数据资料?

而且广招天下优质贤才,真就什么身份不论,考上的人进去洛阳大学以后,食宿你们洛阳也全包了。

这么多的脱产者你们都供的起,连给长安铁道学校的基础教育,都给小孩免费午餐,可见到底你们粮食多到了什么程度。

这些年,大家都是看着外头的邮局不断送流民去洛阳,也一直在评估洛阳现在的人口,可只有看到今天的报纸,他们才知道洛阳城和周围城镇一共多少人口。

这样巨量的人口供养,他们居然都是仰赖他们所学习的知识。

他们的知识,可以让粮食多到养得起人,让日行千里变成现实……

在震惊过后,几乎所有之前还抗拒家里去洛阳的家族,都做出了新的决定:送孩子去洛阳。

去洛阳考试,能检验洛阳的基础人才招收标准,看看族中子弟都是什么水平,考上了就进去学,把洛阳那些宝贵的知识都学回来。

而被报纸劈头盖脸痛骂的长安诸公,丢脸已经是最小的事,最大的事是他们已经被刘曜也放弃了。

以为洛阳是老好人,任由他们造谣是吧?

洛阳人各个心气都高着呢。

洛新一直等到长安上下基本把报纸都看完了,直接提着几瓶琉璃瓶装的好酒,就去拜访刘曜,直接让他把长安汉人士族做官的全都革职。

你们胡人政权,你肯定也是用胡人最放心吧。

刘曜:“……”

并不,其实用汉人他放心的很。

洛新继续敦敦劝导。

你看,以前你还需要担心自己手里的胡人不会这些东西,现在好了,你有什么工作,除了用兵收税,那些组织上的事,我们铁路局和邮局可以接管一部分,高兴吧!

以后胡人孩子培养出来了,你直接就能用他们了,都是同族人,你用着也放心。

刘曜:“……”

完全不放心,比起你洛阳培养出来的胡人孩子,用本地汉人我更放心。

但刘曜的真实想法不重要,洛阳的决意才是最重要的。

洛新把酒放下,拿着刘曜盖了印章的圣旨就出去通传了。

完全成了洛阳傀儡政权的刘曜想做桌面清理大师,但是洛阳那些好酒,他还真舍不得摔,只能郁闷地拿起一瓶酒自己灌自己。

刘曜也思考过,自己都成洛阳傀儡政权了,长安和沿线有车站的城市,几乎都成了洛阳的新据点,为什么洛阳不直接把这些地盘拿下来,直接端了他们算了。

后来他想明白了。

跑到洛阳的,是洛阳人,洛阳绝对管。

但外面那些地盘,这可都是刘曜名义下的,该他管理负责,凭什么洛阳要出力不讨好?

在管理人才没跟上前,洛阳把外面胡汉势力交杂盘踞的地方,都视作麻烦。

留着刘曜和这一大批胡人贵族,也是免得底层胡人生乱。

于是很快,长安的形势骤然巨变。

那些本来就有够丢脸,准备再次开启新舆论骂战的长安士族,忽然就发现,他们这些人全部都被刘曜踢出长安朝廷核心管理层。

所有汉人,一起,都被罢免了。

他们是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的,没了他们 ,那些文书谁负责?那些礼仪谁来操办?

跑过去想问个明白,结果发现公署衙门都进不去了,想方设法送礼去了核心胡人贵族的家,得到的信息,是这些事情都被洛阳邮局接手了。

汉人士族们完全懵住了。

什么玩意儿?

洛阳的人,现在都开始能管长安的行政事务了?

咱这什么年代,你给我说的是什么话,我们咋完全听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