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篙被儿子带着打完针也没能去逛超市,因为他儿子忙起来了。
他就看着儿子安排完新来的两千百姓,安排人去老带新,教他们洛阳城规和基础卫生知识,去杂货店领了物资,亲自督促大家去洗澡换衣接种疫苗,给他们做好分组,从他之前带的队伍里选出新的小组长来管理新人,带着他们搭帐篷分住宿点。
一直到了晚上,马篙甚至都也跟着去神火广场一起听夜课,看洛阳人学习都分了不少小组,不同进度和不同专业晚上学不同内容。
晚上微生小白安抚新人,自己授课之余,还会当众开会,问洛阳城内各种不同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学习进度,定下后面工作内容。
作为扶风豪强,坞堡主人,和遭受中原秩序崩坏的汉人,他看见这样井然有序在实行的洛阳规章制度,看见洛阳对待百姓的仁德之举,心里是又激动又微妙,复杂的不行。
他现在能理解,为什么韦喆那老小子,送儿子送侄子,送人送牛羊,也不还是不全家搬过来了。
洛阳,是没有私产存在的。
洛阳周边的土地不管名义上还有没有主人,现在只要没人出来认领,都是现在洛阳的了。
这也能理解,乱世里武力之上,他能占据洛阳那这一片就自然是他的地方。
但他所有的地和房都不私有,这就稍微有点惊悚了。
还有现在这给百姓无私普及知识的行为。
大兴文教,教他们识字懂礼,遵守基本道德规则,这当然是无上的仁义,值得称颂,但教的也不是传统的儒道知识,传统的礼法也只教孝悌仁义,互相友爱。
这里当然是北方乱世里能庇护百姓,给他们地种,给他们粮吃,让他们能穿衣住房的乐土,但看看管理者也并不一定就比劳动者高的工分,再想想微生小白非人的身份……
神仙眼里,众生平等,权贵和平民百姓又有何区分?
怪不得韦喆不全家投奔过来呢!
韦家不干脆全家投奔,除了有马篙思考的以上原因,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守着获得到的三千盐铁,这点非韦家核心人员就无从得知了。
儿子们也在洛阳一起租了个房,马篙就去跟儿子们睡了,至于那十来个堂兄弟和外甥侄儿们,几兄弟咬咬牙,一起凑工分,先帮他们也租个房,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第二天,马庆去负责安排这些新来的人,马应和马敬带着亲爹去逛神都市场。
巨大的仓库采光也做的很好,里头所有的货物都分门别类,贴着有名字和价格的标签,让站在门口的任何人一眼看过去都会无比震撼。
富裕,太富裕了,这一个新建的神都市场,里头的货物就已经比他们马家还要富裕。
光是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布料,都直接有一大片的货架来摆放,更别说那些成衣、棉被,生活卫生用品了。
还有那些塑料制成的锅碗瓢盆,极细又极利的铁针,各种各样的丝线……菜刀是没有的,城内居民能买的搪瓷铸铁产品这里也没有,粮食没有,点心糖果限量购买,还都要预定,各自有保质期。
除了生活必需品,还有特意摆出来的,装在一个个漂亮容器里的面霜、口脂、眉笔、化妆粉……马篙是不爱敷粉的,但不妨碍他看的出来这些东西对南边的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这些东西拿去南边的东晋,绝对能让那些的士族买红了眼。
市场的东西要么便宜的离谱,要么贵的离谱。
针线布匹和衣物这些,便宜的能按斤称,贵的直接是普通丝衣的三倍,而那些美容产品则是各个都能按黄金来算重量了。
但是没事,南边的男人们喜欢,他们会买的。
把这里都逛了个遍的马篙意犹未尽,听儿子说了洛阳币兑换规则后,立刻表示他要换个两百金,但是现在身上钱不多,先换五十金的,把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给他包起来。
马应让他爹先别太激动,跟他去兑换所登记一下。
马敬让大伯也稍等一下,目前这仓库的东西,除了固定的样品,剩下的大半都是韦家伯父订的,他估摸着这两天就要来拿了。
而且我们这里人手都要跟着先生搞城建,没有配送服务。
想带着很多东西走的马篙:“那我就在这里住两天,和韦喆见一面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