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拜年三(2 / 2)

想到未来中原天翻地覆的场景,马应都头皮发麻。

那位圣王,他所图也未免太大了。

可马应思来想去,又觉得只有这样变化,才能造就那让后人追捧赞叹的“启曜圣朝”,只有这样真以天下为公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圣王”。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见一见那位新洛阳的主人,为这一趟出门做一个决断。

等到了晌午,他们终于被韦单带着去见了那位圣王。

在这期间,他们也都看见了新洛阳百姓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这些百姓眼中有光,干活时候低着头,但人却是抬着头的。

他们见了韦单,不论紧张还是平和,都会叫一声韦主管,也不行礼,也不低头,大大方方就聚在一起聊天休息。

很罕见。

绕过午休的人群,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名扬天下的圣王。

在一群穿着鼓囊冬衣的人里,一身单衣席地而坐的少年很是显眼,目光悠远平和。

只看这姿容气质,就算出身寒门,也能在人均死颜控的朝堂有个一席之地,亲眼看见他本人后,才发现仙人气韵比隔着天幕所见更盛。

站在他身后啃干粮的孩子也很眼熟,天幕上大家见过不少次的未来定胡大将军——洛新。

韦布走上前去,弯腰垂首,态度无比恭敬地上去说明他此次来洛阳的意图。

拜年,送礼,还有送上马家投诚的几个家族子弟。

小白收下了韦布的拜年贺词以及还在路上的礼物,随后看向马家四人,问道:“排除家族任务,你们因何来洛阳?”

四人瞬间明白,考验来了。

老二马应上前一步,抬起双手弯腰一拜,挺身陈述道:“天下崩乱,胡骑肆虐中原,司马氏与衮衮诸公,平素高居庙堂,饱食终日;一旦祸起,便弃社稷南奔,留北地苍生于水火。”

他们还不熟,开场骂一骂司马家和那些南下的士族总是没错的。

“吾等虽有心匡扶,却力有未逮,只能据守坞堡,苟全性命于乱世……眼见胡尘蔽日,沃土成焦,亦是痛彻心扉。”

有些士族留在北方那是来不及南下,有些是家大业大走不开,也有些是真的一心想在北地和胡人死磕到底。

“直至得遇天幕,听后人所言,方知我中原气运未绝,汉家旌旗犹存。”

真的,不是天幕,他们也还等着谁家出一个英雄,或者南边北伐上来协助一波。

但是天幕给了他们另一个可能,一个真正的天命所归的可能。

“此来洛阳,是家父之命,马氏族人所托,也是我等所愿。”

马应再度二拜,弯着腰,道:“吾等愿随先生,涤荡腥膻,重定乾坤,刀山火海不敢辞,唯求主公收录!”

其他三人也跟着马应身后三拜,齐声道:“吾等此心此志,望君鉴之!”

“都起身,”小白虚虚抬手,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气就把四人托起,“我这新洛阳不是士族子弟的玩耍之地。”

他看向四人,神情冷淡。

“如果是为了赶走胡人,光复中原,能耐得住性子的为我这新洛阳添砖加瓦的,可以留下;为追名逐利而来,现在就离去。”

马应目光如炬,正色道:“先生,若求富贵,我等何不随司马氏南渡?江东软红香土,岂不胜于北地烽烟!”

因为你们家大业大,还是长安边上的扶风郡望族,跑了去南边和他们争权夺利那才是掉档次。

小白贴心地没说话,就安静看着他。

马应手指天上,愤慨道:“胡马踏破的岂止山河?是我等祖坟宗祠!血染我中原黄土衣冠!”

“高官厚禄?”

他冷笑一声,高举的手垂下一拂袖。

“若能光复汉家辉煌,重振礼乐春秋,某愿为帐前一卒,甘作陇间耕夫!”

这话说的,小白都想真让他留下来给洛阳种田了。

但这话不能说。

于是他告诉马应:“儒家礼乐春秋也都是过时的玩意儿,大汉尊儒百年,何尝见其匡正朝纲,我并不打算重迎儒门。”

马应从善如流,立改其辞:“但使胡虏尽驱,汉家重得安土,儒与非儒,何足道哉?”

他太上道了,让小白都不由得眼神温和道:“诸君志在华夏,便是同道。”

随后他看向韦单:“这四位年轻人,韦单你就先安排吧,在新的百姓来洛阳之前,带他们先熟悉熟悉我们洛阳人的日常。”

他看向一直老实在边上的韦布,道:“带你叔父还有四位新人去医疗帐篷,先打一针疫苗,观察结束若无碍,给他们发粮。”

韦布抬起头,眼神狂喜:“布谢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