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是我们凡人,粮食都不缺,一天那么多挥霍着,几件衣服算什么。”
“那牙刷牙膏肥皂又是什么?”
“那些盆都好漂亮,盆里还有好多彩色大花。”
“第二栋新洛阳建好的建筑,居然是用来让百姓洗澡的。”
“还捉虫子来换糖,他也太……”
太优待了。
所有还能在乱世中苟活,并且有地有人的阶层,望着天幕上新洛阳百姓有序领取衣物和清洁用品去排队洗澡的场景,都震惊地难以表述。
粮食本就珍贵,但在洛阳,珍贵的粮食,甚至是昂贵的细粮,都是可以随意给劳动后的百姓吃的。
衣服比粮食好些,但同样难得。
三千百姓,居然每个人都能领上一套新衣,一条毛巾,还能有一个盆和其他清洁用品,去把自己洗个干净。
这年头,洗个热水澡,可是真的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地起的!
能把人尸都顷刻烧没了的神火,这会在天上,安安静静地燃在那大锅之下,烧出热水,供应整个澡堂,只为让那些脏污的百姓洗净身体。
看着那些百姓排队去领东西,又捧着装满东西盆排队洗浴,随后一个个都脱去身上脏污的麻布,换上新衣,干干净净的出来,给天下人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
挤在一起的奴仆们看着天上,窃窃私语。
“他们只要干活,就能吃饭,还能洗澡,穿新衣。”
“可万一是假的呢?万一穿了新衣就会背债,给那位圣王干活干一辈子呢?”
“我们就是背了债,卖给人一辈子做奴婢,我们有新衣穿吗,有面饼子吃吗,冬天可能洗上个热水澡?”
大家沉默了。
片刻之后,有人问到:“洛阳在东边还是西边?”
【“洗澡,除了给人洗掉过去的心里安慰,也是洗掉身上的脏污和虫子,避免得上病。”
“我们都知道,疾病的传播除了人与人,还有人与动物,身上一直脏脏的,就容易滋生细菌,长出虫子,引起疾病的交流传播。”
“关于圣王对我们医学发展的贡献,这个等后面我们再提,现在既然讲到了厕所、澡堂建立后开始搭建的公共卫生体系,就顺便再提一提圣王在新洛阳的精神文明建设。”
老蔡说完,偌大的“《新洛守则》”四个字就出现在屏幕正中,随后字迹变小往上,成为标题,下方开始滚动出现小字。
“万物生于道,秩序成于礼。吾城新洛,承天之道,秉地之德,立此民约,凡我城民,共遵共守,以期家园和睦,人人安康,文明日新。”
“虽然当时还没立法,这段守则前言也是后人给加上去的,但我们得知道,《新洛守则》是当时的临时法律,具有法律效力的。”
“守则内容不多,一共十六条,分孝悌、守序、卫生、勤学、公德五大篇。
孝悌篇主要是家庭伦理方面,有三条。
孝亲敬长:晨昏定省,温饱为先。父母师长,敬爱于心见于行。
夫妇和顺:内外相协,同心持家。相敬如宾,勿起无端之衅。
友爱兄弟:手足情深,财物轻看。兄友弟恭,家宅方能永安。”
“很容易看懂,就是说,孝顺父母,但是吃饭问题最重要,行为比表演重要,严重怀疑就是在不满从汉朝到魏晋那会儿的各种大孝子们孝顺行为艺术。
兄弟互相扶持别内讧,夫妻一起把日子过好。”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都是幼儿园小朋友们学的,都是社会人人知道的基本准则,那是我们的社会,放在当时,极度礼崩乐坏的乱世,这就是在重塑当时社会的文明与道德!”】
“不错!”
范阳卢氏的领地内,一位少年惊叹出声。
今日是除夕,他们族内子弟也聚在一起,庆祝过年,商议明年的发展。
那少年道:“仁义孝悌,这都是我等汉人有别于胡人之德。那位圣王在新洛以礼教化百姓,可见其德!”
另有一青年也道:“我们卢氏,是经学礼仪之家,与那些沉迷谈玄而南逃的士族可不一样。
那些人仗着和司马家关系好,把持朝政,不尊礼法,抛弃孝义,宗老庄而黜六经,后人老蔡骂他们,那真是一句话没错。”
南逃的士族和没走的北方豪族,哪怕在之前,那也不是利益完全一致的。
而且这位族中子弟说话,卢氏众人都很认可:什么王、谢、庾、桓,这也都是跟着司马家才起来的,哪里能跟过去袁、杨、荀、陈比。
袁、杨、荀、陈那是荣耀和大汉辉煌高度绑定的顶级贵族,累世公卿,以儒门经学传家,南边的王家也望尘莫及。
他们辉煌的时候,王家先祖也就是袁家府上一个操持节仪的小吏,桓家的桓荣还是个教书先生,庾家更是看不见人。
自家范阳卢氏,是东汉末年大儒卢植的后人,也是儒家经义传家,虽然比不上那些顶级士族,但家学让他们习惯性还是以儒家道德为先,这就让他们和那些成天嗑药谈玄的不是一路人。
有长辈道:“可现天下大乱,空谈礼法,没有兵马,我们又与那些南逃的人有何区别?”
又有一族人道:“叔父,三千流民百姓,这哪里是能在洛阳西去长安的路上遇见的!洛阳和长安之前都成什么样了?
若天幕所言为真,现在的洛阳就已经有那位圣王和三千百姓,您说,这到底是哪家给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