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新洛阳(2 / 2)

【忙碌的百姓在洛阳拆着旧建筑,在断壁颓垣中找出还能用的,同时新的建筑也在修建。

伴随着一簇火光突然亮起,“新洛阳”三个大字也出现在了屏幕之上。

“作为启曜圣朝的起点,我们从几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来回顾一番当时新洛阳城民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先说食。

根据《启曜书》和启曜时代的各种文献资料表示,光是他们在前往洛阳的路上,12岁以上的成年男女,每天早上都能有一张饼,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是半张饼,而老人、孩子、孕妇、残疾人,每天还能额外领取稀粥和牛奶。”

“稀粥我们都知道,牛奶规格也是那时候定下来的,标准的一瓶半斤。

饼子是面粉做的,微发酵,气孔很小,一指头厚,比头大,至今北方不少地区也都还有这种传统饼子卖,就叫‘王饼’。”

坐在管道边的百姓们整齐排队,在自己那组的组长跟前领了食物就去边上坐好,秩序井然,无人哄抢。】

天上那难以置信的和谐场景给天下人都看呆了。

南方的东晋政权。

王导与王敦两个琅琊王氏堂兄弟不敢置信地互相对视。

王导很惊异:“三千人,一人一天一张饼子,还是用麦粉做的!”

这光是面粉这种细粮的用量,就不是现在的北方士族能够养得起的。

王敦更是面色凝重地看着天上那些衣衫褴褛,都瘦得不成形,却安心排队,不哄抢食物的百姓。

“若是他真乃天赐结束乱世之人,我们是该想想后路了……”

韦氏坞堡,没有被挑选出来打包送走的奴仆们,这会儿也都看着天上那又大又厚的麦饼,吞咽着口水。

一个少年喃喃道:“都说他们被主家卖掉去胡人的地方送死了,可要是死前能天天吃这样的饼子,我也愿意。”

少年母亲靠着丈夫,也想起来了:“是了,那饼子,就是洛新找我们说话时候分给我的那个。”

那时候管事在洛新边上站着,没人敢去抢洛新的食物,人人都是规规矩矩被洛新问完话后,得到他分的一口量饼子。

只是一口,就柔软美味到令他们难以忘怀,简直不敢让人想象,能把那样大的一张饼子都吃下去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到了洛阳之后,三千百姓各司其职,一起把旧洛阳拆了,建设新洛阳。

这时候每人每天伙食,从一日一发,变一日两发。早上一人一张饼,一碗粥,一点咸菜,晚上半张饼,配上咸菜。

所有人按照自己承担劳动的比重,获得工分,可以在新洛阳购买食物和所需商品,关于这个我们沿用很久的工分系统,我们等会再说。

总而言之,在去洛阳的路上,新洛阳的建设时期,三千百姓每天都是只要劳动,就能吃饱的状态,劳动也就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还有午休,扣除吃饭时间,算是一天工作9-10小时,平均约5个时辰。”】

有人震惊于那位圣王手中粮食之多,见他如此慷慨,看的他们都心痛不已,直呼浪费。

给那些百姓每天够活的粮食就够了,这样好的精米精面,给百姓吃也未免太过浪费。

也有人注意到了老蔡所说,那沿用很久的“工分系统”,以及以劳动获得工分来购买交易的全新货币体系。

听着这工作量,再看看他们吃的饼子、稀粥、咸菜,就没吃过这样好东西的其他百姓都看愣住了。

太原王氏的坞堡里,缩在一起取暖的百姓睁大眼睛,看着天上那些和自己一样衣衫褴褛的百姓,虽然也都在干着重活,搬砖、挖沟渠、砌墙……

但他们和洛阳的人,每天能吃到东西,简直是天差地别。

从未吃过的面粉饼子不说,那样米粒晶莹剔透,米粒和水都很均匀的白粥,他们也没吃过。

那粥白的,米上一点杂色都没有,一看就不是糙米,是精米。

还有那咸菜,咸的,有盐!

有人哭着说道:“我也好想吃饱饭。”

今天是除夕,可只有主人和高级奴仆能吃饱饭,过个好年,他们底下的奴仆,最多也就是今天的能多分上半碗热粥,还是会卡嗓子的米粒。

“去洛阳,给那位圣王做工,是不是就和他们一样,每天能一个饼子,喝那样的粥?”

“别说了,我们都是主人家的,你要做逃奴吗?”

“饿,真的好饿……”

【“住房问题,前期大家都是野外住帐篷的,后期房子修起来了,就可以用工分去租赁了。

来,我们大家猜一猜,新洛阳建设时候,落地的第一栋建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