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说三个月了。
等她喂完孩子,小白从物资里翻出条白色大浴巾递给她,强调道:“天凉了,送孩子的,我送你的,无人会拿走。”
浴巾好歹是一大块布,以后她要拿来缝补些什么都能干。
“谢谢您。”
说送孩子,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一个生活贫困的母亲可以拒绝。
看她大着胆子接了毛巾,把它摊平折好,快速叠成襁褓包裹住孩子,小白问她:“你有名字吗?”
“有,奴婢叫柳云。”她尽管不直视小白,但低着头的她身上也无什么害怕的情绪。
小白问她:“你为何自称奴婢,是卖身给了韦家?”
柳云说:“奴婢家里本就是世代为主家耕作的佃户,小时候遇上关中饥荒,家里实在交不起租子了,就把奴婢卖给主家。”
“本就饥荒,还强行收租?”小白皱眉,“租子多少?”
柳云道:“从七成降到五成了,只是还是交不够。我们当家的也是主家佃户,一向干活勤快,管事便把我配给他。”
小白:“那你家中还有人吗?”
柳云勉强露出个微笑:“父母本来都还在,只是后面胡人来了,关中待不下去,我们跟着主家来此,父母没了,但兄弟还在。虽没得地租了,但是也能混口饭吃。”
小白又问她:“意思是这里土地有限,如今你们这些曾经的佃户,现在连田都不租了,但是还要给韦家干活?”
柳云点了点头。
“这么多窝棚,我却都没看见什么人,他们都去哪儿了?”
柳云说收粮前后活多,还要准备过冬的事宜、搜集物资、巡防、伐木挖矿,这些都要人。
男子自然是都要干活的,孩子只要是能走的也都跟出去干活,女子也要去负责洗衣、织布、浣纱、裁衣、刺绣这些活,小点的孩子她们会带着。
老人要么来的路上就死了,要么在高强度劳作下随时会猝死。她因为是产妇,虽出了月子,但一直也身体不好,怕她会染病,管事便没让她去,口粮靠丈夫干活挣。
小白:“你丈夫都做些什么事?”
柳云:“农忙时种田,收割,平时还要挖沟渠、打井、砍树、修房子。”
偌大一个坞堡,要想在乱世之中有抵御敌人的能力,可不是只建个围墙就能拦得住的。
粮食、衣物、基础药材、能源、防御护具、武器、马匹、农具、工具……这些都是必需品,也都要靠人来采集、制作、生产。
躲起来,能耕作的田地就没有从前多了,韦家还要养私兵保障安全,只能在能最大范围内,把底层人员的劳动力压榨到极限,一点剩余价值不留。
“你们这里的人,都是韦家的奴仆和佃户吗?”
柳云说佃户已经不多了,世道艰难,佃农都做不起,租田要花销,农具、种子这些更是要花销,损坏了还要赔偿,基本上大家都已经破产卖身成为韦家的奴仆了。
只是原来佃户出身的,被选中做私兵,能分到粮食多一些。
那些为了活下去依附来的百姓,大多都是旁人的佃户,关中地区的地都是有主的,少有自耕农,他们大多都是其他士族豪强的佃农。
而之所以现在依附在韦氏,都是因为他们的主家不是死了就是南逃,他们被遗留下来了。
这些和韦家没关系的,待遇更差些,基本不会被选中做私兵,就是成为奴仆,也只能做最外围的活,平时进不去坞堡。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他们自身带手艺。
会打铁、木工、刺绣、医术、接生……有技能的,可以住在坞堡里,做自己擅长的活就好。
小白:“我看见坞堡里的那些奴婢也有不少,她们如你们一般辛苦吗?”
柳云:“坞堡里的人需要服侍,她们好些,但服侍的活和针线活也整日不停歇。”
小白拿出一个小本和一只圆珠笔,开始记录。
《关于秦岭韦家坞堡民众生存状况的初步调研实录》
人口构成:韦氏族人、部曲私兵、徒附佃客、奴婢与僮仆、有技能的工匠。
经济状态 :底层民众基本终年劳作,每日劳作时间长达6- 8个时辰,无休息概念。
佃户地租普遍在5-7分,遇节庆或主家有事则额外加征,随时有破产为奴风险,而奴仆属半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