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 第80章 后世番外:西安考古

第80章 后世番外:西安考古(1 / 2)

作为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的一员,土木毕业的小张工作却一点都不繁忙。

毕竟他们城市那是千年古都,建国没多久,就有城外村民挖井挖出了震惊世界的上林苑种子库,后面还挖出了未央宫遗址,找到了不少古书古文档。

七十年代就想跟着北京一起修地铁,拆城墙的时候,大汉的石砖和大唐的石砖都拆到过。

光是老城区的地下系统,古代排水系统和现代排水系统的利用结合方案,都是花费不少专家的心血。

各种原因,一直过了千禧年才开始动工。

虽然修的慢有很多原因,比如地质复杂,规划安排经常变化,资金紧张……但地下世界多如繁星的古墓,也是让工程延期的重要原因。

反正在地下又挖到什么东西了,只要看见是老东西,大家已经能很熟练地拨通上面电话,停工,等着考古人员到场。

不小心挖了那么多的坟,小张纯理科生,都已经能看见点东西,知道是隋唐还是秦汉了。

上一次的大型考古活动结束,他们的施工审批下来,才挖新路挖了不到两个月,又咔哒一声,挖到东西了。

反正他们都是打工的,这里干不了活还能去别的地方干,比私人开发商老板好多了。

等待考古人员过来的时候,小张也下了车,去看看他们都挖到了什么东西。

毫无疑问,又是一个墓,不一般的是,墓上的石砖没有花纹,拂开泥土,似乎能看见砖上都刻着文字。

咯噔一声,小张知道,这次可能挖到要考古很久的东西了。

熟悉的考古人员们迅速到场,围住,开始勘探作业。

小张听到了好几声惊叹,知道这次又是挖到个大墓了。

很快,西安市发现东汉官员蔡琰墓的新闻登上电视台新闻热点。

蔡琰可太有名了,汉朝着名女官,无视阶级差异,为古代宫廷平民女性普及知识第一人,有名的古代教育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音乐家。

一听是她,小张就知道这考古至少两年少不了了,地上的纪念馆肯定是要修的,地下墓穴也不怎么会动,很有可能路线还要变道。

果不其然,这考古一开始就是一年起步,出于尊敬,主墓穴并未打开,只是被破坏的墓室里,保护性抢救出了不少陪葬品,多是古书、乐器,还有不少刺绣作品和不同人的字迹的签名册子。

经一直论证,那些绣品和不同姓名的册子,很有可能就是蔡琰的宫女弟子们送给她的,前者为贫穷的宫女送给恩师的礼物,后者是蔡琰本人保留的学生花名册。

此考古推断一经推出,一时之间不少蔡琰的相关讲座在电视层出不穷,真实汉朝平民女子的姓名也成为历史系学生们的新课题。

又一年,考古队再度放出一则重磅消息:经及时抢救与漫长的修复,已确定蔡琰墓室中两张《捧读史书图》,均为张飞与汉天子真迹,两张图角下的印鉴为证。

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动荡。

托《中兴演义》的福,几百年的文娱发展大家都爱看中兴年间的故事,什么四英战吕布,盖勋守潼关,吕布斩单于,关羽刮骨疗毒,华佗计治曹操魇症、孙女郎安息护王驾,蔡琰劝父……

华国百姓那都耳熟能详。

名臣、名将、明君、美人,未来蒸蒸日上的大汉,驾鹤离去得道成仙的传奇帝王,这故事实在是太有看点了。

曾经为了反封建,帝王将相的故事和很不科学的结局,导致《中兴演义》和其他名着一样,都不怎么上银幕,相关戏曲也很少唱了。

但是电视传媒兴起后,情况就大不相同,变着法地把故事往银幕上搬。

因此作为中兴年间知名才女,在演义中有高光戏份的蔡琰,华国人一点都不陌生。

只是演义张飞是有勇无谋的大黑脸武夫,历史张飞那是擅长书画的玉面郎君,这点不少国人都不一定知道。

因为张飞真迹的现世,历史张飞的形象也跟着传播了一把,让不少有演义刻板印象的国民,都知道了真实的张飞居然是个文艺美男子。

两幅紧急修复的画,都有各自主人的私印和墓主蔡琰的印鉴,确认身份后,一并列为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还有更多的蔡琰本人真迹的文档资料都还在抢救中,除此之外,墓室出土的玻璃与瓷器也再次证明了中兴年间手工业的发达。

地铁修建暂缓,小张还是有别的工作干的,比如给房地产开发商建楼。

只是在西安这一片建楼,那是要格外小心。

明的墓不怕,隋唐的墓得注意墓主身份,秦汉能埋墓的那就没有普通人,碰上商周的,老板就慢慢等吧。

又挖到了一块秦汉年间的砖,小张习以为常。

总比隔壁洛阳好,挖出古墓就是停工考古而已。

洛阳那倒霉催的,现在整个城市安保水平都是全华国最高,被外面那些神神叨叨的人盯的最严重,是所有外国人必须经过审查才能进的城市。

更倒霉的是白马寺,本来找到的东西那都是人家庙里传下来的,人家本身又是旅游景点又是佛寺,现在好了,寺庙里多了个“丝绸之路国礼博物馆”,天天要防着外面来贼偷东西搞破坏。

又和熟悉的考古工作人员见面,小张和人家问好,表示已经停工,让出了位置给他们。

这时候房地产老板还是心态颇好的,秦汉的墓也是有普通贵族的,人不能自己吓自己。

只是几天后,他就在边上叹着气抽烟了。

经初步考古判定,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大汉中兴名臣杜畿。

听着好像不太出名,但人是实打实的大汉权臣,墓里虽然没有考古出什么金银珠宝,但是考古出了不少纸张,有字的那种,更麻烦。

工程避开墓址是确定的了,需要花费成本改建筑布局,还很有可能建一个纪念馆,当然,都需要开发商去和有关部门慢慢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