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后记:社畜(2 / 2)

拜托,这里可是大汉,能得到大汉皇帝的另眼相看,让你为大汉干活,是你们这些小国之人的荣幸好吗!

加入太学医学院不到三年,竺释玄就提供了西域百草图鉴,帮助大汉医学和植物学丰富药草,还以他们那里的治疗方式帮着皇兄的得意宠臣诸葛亮治疗风湿病,干了不少实事。

只是最近不知道和他皇兄闹了什么矛盾,让这个平时面相特别和蔼一人,冷着一张脸回了太学医学院,

送他回来的宦官拉住刘协,说陛下的吩咐,让他好好哄哄竺释玄,不能让人跑了。

刘协:所以是发生了什么?

在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后,刘协也久久无言。

诚然,作为大汉陈留王的他看不上外邦小国人,但他也觉得,他哥一直白嫖外国人,又不给人家点实实在在好处,这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无语归无语,哥哥的任务还是要完成,刘协只好提着一罐茶,拉住下了课的竺释玄,两个人单独喝茶聊天。

刘协琢磨了一下措辞,说他哥真的很喜欢竺释玄。

真的。

这么多年,在长安也没见到几个敢顶撞皇帝,还能持续不放弃找皇帝办事,办不成后敢不微笑的人。

不知道什么是霸总文学的刘协诚恳道:“你在我皇兄眼里真的很不一样。”

此时此刻,他绝对不能把目前的问题上纲上线,变成大汉皇帝对释教的轻视,所以只能是皇帝本人对竺释玄的看重,以及高高在上的霸道皇帝很久没有个新朋友了。

说着违心话的刘协暗暗唾弃自己。

他哥小白如果愿意,一声令下说自己喜欢不一样的,第二天,整个御史台的官员都敢背着杨修去给皇帝大谏特谏,让自己做那个不一样的。

没看见当年周瑜就弹了个琴,整个长安都开始学他穿衣弹琴,现在周瑜人在西域了,都能带动整个大汉和西域的护肤品销量呢。

竺释玄端着茶杯,静静听刘协的鬼话。

作为一个见多识广,并且素质超绝的高僧,他是不会揭穿刘协的。

刘协一长串话说完,看竺释玄一直就没开口,便也停下来,自己喝两口水,看看他怎么说,只要别走就行。

竺释玄当然不走,他来中原就是为了传法的,只是也不能什么事都依照天子的想法来,不然他也太便宜了,就自己接着刘协这个坡下来,当做自己被他劝好了。

劝好竺释玄的刘协很快就失去了这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一声令下,带着他召集的西域弟子们,去长安城外找了个山头建寺庙去了,去庙里重新翻译经书,整顿中原佛法。

不过好学生并没有放弃医术,为了扩大信徒,竺释玄会定期在寺庙开义诊,给信徒看病,也会把自己治疗的特殊病例整理成册,定期送来医学院,给大汉医学添砖加瓦。

寺庙名叫莲华藏寺,源自《华严经》“莲华藏世界”,是从前来中原的月氏僧人支娄迦谶翻译的。

靠着竺释玄在长安的名声,他的寺庙建成,哪怕大家不信,也会愿意过来拜一拜,捐点钱,烧烧香。

看他没有放弃医道,也没有转身回国,刘协长舒一口气,继续忙活自己的事业,还要兼顾家庭,养养孩子。

和优生优育理念的大哥,不婚不育理念的二哥截然不同,刘协是传统多子多福派。反正他做医生挣来的钱和皇帝给的零花钱,足够他分完家产的孩子们好好生活,以后孩子如何,那是个人的造化。

他一直觉得,自己二哥这么个刘家顶级变异基因的存在,不留几个后,实在可惜。

奈何皇帝的想法和时下截然不同,满朝文武这么多年也没让他妥协,自己说什么更是没用。

这也就算了,皇帝一直还是忙于朝政的,也没忘记培养宗室,给大汉留个继承人。

兄长刘辩是真的不想自己和孩子们卷入什么风波,对孩子教育是完全不管,嫂子会管,但都是教孩子们去学一些完全不会掺和朝政的东西,比如下棋、弹琴这些。

而刘协自己呢,直接让孩子跟着学医,没天分的就去做兽医,有天分的做人医,天赋歪了的做农医,给植物看病去。

刘辩没活到六十就走了,刘协作为老中医,身体一向很好,因此能见证他二哥七十一岁主动退位。

从秦始皇到他,也就他一个活了这么多年,坐满六十年皇位主动退位的皇帝了。

刘协心想,难怪他一点都不着急太子的问题,宗室孩子硬是培养了三代人,才挑出一个合心意的,立为太子,感情是他一个人就够能活的啊!

够能活的他哥,退位之后,直接去了竺释玄那个莲华藏寺隔壁山头,找了终南山的一个支峰,在那里创了个道,并且直接在山里凿了个建筑,取名紫霄宫。

他皇兄这身份,这地位,这成就,搞个这个,用这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刘协和其他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太上皇以前去蜀中,和五斗米道的人接触过,所以也想搞点这个。

他都为大汉奋斗六十年了,一直就没骄奢淫逸过,七十多了搞点神秘,大家都能理解。

况且大家都觉得皇帝的存在本身就足够神秘,他带头搞这个,弄不好是有真事。

比起开始在大汉带头走下层路线的莲华藏寺,紫霄宫一成立,那是格调拉到最高。

隔壁要印佛经,行,先打申请,等审批,过了再等排队。

太上皇要印道经,直接通过,就算大家不会资源全堆上,但是印完之后有钱的人手一本,那都是基础操作。

只是太上皇并没有太张扬,紫霄宫里甚至不需要太多人手,加上两条狗也就凑个十二个生灵,日常生活他都是带着人亲力亲为。

刘协去看过他哥,平静坦然地都不像是个做过皇帝的人。

来了兴致,他也会出观云游,去终南山上采药,去村子里为人治病,教人读书写字,传点道法,一点政事都不关心。

他完完全全把大汉放下了,放的十分彻底,让刘协都有些羡慕他的豁达。

子孙不少的刘协,除了医学,要处理的家事也不少,年纪上来以后,很能理解小白不娶妻生子的想法了,

上了年纪的刘协闭上眼睛,看到了孩提时熟悉的北宫,兄长刘辩被百官架在上面,早就忘记模样的董卓在嚣张废帝,要立他为新帝。

只是这次,他居然没有拿出父皇遗诏,就这么成了大汉新君。

胡子都花白的刘协被吓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