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后记:医药(2 / 2)

只是有时候义诊也会有让人难受的地方,比如给乡人看出病来,但是乡人无人治病。

因此在太学,还有一个让所有学生们都心思复杂的课,即如何用最简单的效果完成“治疗”。

为了更多平民百姓的切身实际的需求,病人可以不完全治疗好,但是要尽量少用药,少让病人在床上躺着。

这有些违背医者仁心的行医准则,但又是未来大汉更多百姓所需要的,因此让学生们很是纠结。

比起纠结的其他学生,竺释玄完全心态良好。

“我们医者,治病救人是本分,但也不可强求,个人有个人的缘法。”

他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极强的学习天分,让他在一众学生之中脱颖而出,进来求学半年,就见到了皇帝。

这个地域辽阔的一国之主出奇地年轻,漂亮的面孔如同明月,眼睛像夜空中的星子,笑起来如晨曦初露的温柔。

当他和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医药和生物知识时,身上没有丝毫的傲慢,与他的弟弟陈留王交谈时,也有身为兄长的包容。

只是当他开始给学生们布置任务,给医学院下达指标时,脸上那理所应当的神情,才让人反应过来,他是一位真正的君主。

竺释玄依旧在医学院本分学习,在长安做大夫,只是在某一天,关于他编纂出一本关于西域、天竺药材的书籍后,天子召见了他,他也终于和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您是我见过最仁慈,最聪慧的国家主人,为何要对我们的信仰,如此严苛呢?”

小白看在他编纂的《西域植物图鉴》的份上,心情很好地回道:“你们修行修心,不要在乎外物,只看重朕对寺庙与僧人的打压,你着相了。”

竺释玄眼睛蹭的就亮了。

“相”这是标准的佛家用语,是白马寺那边翻译经文的时候,翻译的还算不错的内容之一。

不了解释教,是说不出来这个字眼的,那既然皇帝了解,就好说地多。

他双手合十,抛弃了太学学子的身份,又恢复成了天竺来的高僧。

“陛下言贫僧‘着相’,那陛下执意要让释教按您的想法强行,岂不也是‘着相’?”

小白平淡地把手里图鉴翻页:“入乡随俗向来是大汉的规矩,不论人、事、物。朕允许释教在大汉落脚,已经是格外开恩。”

“可您定下的规矩,有些实在太没道理了。”

竺释玄忘不了那些条例,一条条跟皇帝掰扯。

“限制佛寺数量、僧人,定期纳税,不允许修瓦顶以外的建筑……这些都是大汉内政,贫僧不敢多言。”

其实竺释玄也介意,但是都来大汉这么久了,他也能明白大汉和天竺、西域的国家都完全不一样,政务上的事情,外人别掺和。

“只是强行要求我等修改经书,歪曲翻译,实在是不公……”

“还有僧人的考核,佛性如何考评?”

他把憋了这些年的话全都说出来,跟道不完似的。难得皇帝是个听得懂佛理的,此时不好好展现他的专业功力,更待何时?

“陛下,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然‘不妄语’为根本戒。若强称‘佛陀本是汉神’,此非妄耶?”

“你说的都很有道理。”小白全部都听懂了。

不得不说,作为有毅力来中原传教的大师,能几年学会汉字汉话,看的懂儒家经义,医学也不成问题的竺释玄,真有点子功底在。

“不过,朕非教徒,乃大汉天子。戒律清规,那是你们的事。”

释教的事,和他刘小白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会儿释教已经在大汉遍地开花,大半的百姓都成了教徒,那确实跟他有点关系。

接下来的时间,任凭竺释玄怎么妙语连珠,用尽各种他精通的释教、天竺、西域、中原的典故来劝说,小白都主打一个“只听,但不听劝”。

手里的《西域植物图鉴》他很喜欢,因此愿意让竺释玄浪费自己的时间,多的就没有了。

竺释玄勤勤恳恳讲了一个时辰,发现对皇帝没有造成一点攻击后,暂时终止,回太学继续学医,下一次带着自己的医学新发现,再来找皇帝。

这么反复来了几回,他也知道皇帝是真的不会收回心意了,很是无奈地叹口长气。

小白紧张兮兮:“竺先生,您身为天竺高僧,把弘扬佛法看做己任,不会就此放弃了吧?”

第一次来给小白整理编纂了《西域植物图鉴》,对大汉植物学和药学发展,第二次发现了如何科学养殖一些药材最好,第三次被小白派去云贵,用姜黄+牛奶为诸葛亮治疗关节炎。

这次来更是结合天竺医学,发明了治疗呼吸疾病和焦虑的调息法。

小白已经开始把他当半个自己人了,完全不希望竺释玄就这么放弃心中的梦想。

他在认真思考,要不要给竺释玄额外放水,为释教开个口子,大不了等竺释玄圆寂了再改回来。

被大汉皇帝当工具人刷的竺释玄又是一声长叹。

“若在中原无法弘扬佛法,贫僧或许该往西边去。”

小白诚恳劝到:“西边的大秦更是多神教和一神教打的火热,北边草原人信自然,你们家乡南边都信婆罗门,大汉南边都蛮夷之地……你要不还是在中原努努力吧。”

竺释玄:“……”

让人努力,你倒是也给点努力的甜头啊!

看他如此,舍不得他走的小白忍痛让步。

“这样吧,白马寺的典籍并未大规模印刷,朕允许你为主导,来重新翻译佛经,且翻译好后,允你在长安城外择一山建寺。”

眼看竺释玄眼神松动,小白补充道:“但得符合《传教须知手册》,而且你太学还没毕业呢,作为外邦人,毕业了也得感谢大汉栽培,为大汉有证无偿行医三年。”

竺释玄:要不还是回天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