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后记:益州(2 / 2)

诸葛亮一脸的哀愁。

“你不知道,早在当初贾诩他们来益州时,陛下也是想亲自来益州的。”

法正一愣:“这我还真不知道。”

只是最后的结果是他并没有来。

这能理解,长安人哪里会放心让皇帝出这趟远门。

“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忍了这么多年,应该是在长安彻底待烦。”

法正拍了拍自己的脸,问:“那我们需不需要准备接驾?”

诸葛亮摇头:“陛下不搞这些耽误时间的仪仗,算准时间准备迎接就好。”

法正:“算准时间?”

这要怎么算?

诸葛亮:“陛下会自己找个黄道吉日到益州的。”

尽管法正对皇帝要来益州这事报以极大的怀疑,但他对诸葛亮本人还是信任的,因此只能抱着难以言喻的离谱心情,等着皇帝到来。

然后在春末的某一天,诸葛亮带上成都官员,去城外迎接皇帝。

成都官员们都是懵逼的,迎接谁?

直到看见策马而来的一群年轻人,里头有个杨修,并且杨修还洗完了身上的傲慢之罪,低眉敛目向身旁人说话,益州官吏们才反应过来,真是皇帝来了!

赶紧上去,跟着诸葛亮一起行礼。

“臣益州巡察使诸葛亮,率成都官吏,拜见陛下。”

年轻的天子下马,亲自扶起诸葛亮,笑道:“都起来。五年未见,看孔明你依旧满头黑发,朕就放心了。”

诸葛亮哭笑不得,“陛下,臣才二十六呢。”

小白:“你虚岁虚的可够多啊。”

杨修牵着天子马儿,对外解释道:“陛下在长安时刻担心孔明你操劳过度,早生白发。”

众人这才明白这对话是什么意思,心里不由得感叹,诸葛亮和皇帝,关系还真就和传言中一样的好。

话又说回来,杨修在皇帝身边居然如此“不傲慢”,所以他之前在益州,是故意给他们益州人摆谱吗?

诸葛亮迎接皇帝进城,对皇帝和他带来的人马,他早做好安排。

安排好皇帝后,他就开始干正经,引荐益州官吏来拜见皇帝。

按照不同部门分类,官吏皆可拜访,诸葛亮作为熟知益州政务的人,会把有功者一一点出,由皇帝给出评价,让他们在下一轮的考核中完美晋升。

或者有更厉害的,比如为益州盐政和教育文化做出贡献的,也可以被皇帝直接提拔。

“你便是法正。”

小白看着面前的益州三把手。

“这些年,益州律例重定,多亏了你。哪怕回京,奉孝与文和也时时念叨你。”

法正心一打鼓,起身一拜,正要说些礼貌回答皇帝的客套话,又听见皇帝说道:“你在益州裁定的几件案子都很好,朕也都看过,已经是太学律法课的必讲案例了。”

“大汉律法有你,是大汉之福。”

年轻的天子坐在上首,微笑看他,眼中满是真诚。

这不太像是一个做了十五年皇帝之人的眼神,但确实是符合诸葛亮视角的大汉天子。

法正飘忽的心忽然就落到了实处。

他拱手道:“大汉律法少臣一人,损失不多。臣有此功,皆赖陛下有识人之明。”

天子看向诸葛亮:“益州律法缺人才吗,不缺朕把法卿带去长安了,钟繇年纪大了,只想去太学教书,刑曹缺个主事。”

诸葛亮:“益州官吏也该往上提一提了,陛下放心带走法正。”

就这样,皇帝到来第一天,法正直接成为六曹之一管理者,就等着去长安上任。

天子来益州是真来巡查的,巡查益州王田与私田情况,益州农业基地进度,益州地方官学和医学发展情况,益州矿产类别,他妻子带领益州织女们改进的大型织布机……

诸葛亮说的都是真的,皇帝在长安每天工作量也很吓人。

交接了手头工作的法正天天跟着皇帝旁边跑,长安来的杨修他们还有诸葛亮也都跟着跑,人人都面不改色,搞得每天都很累的法正思索是不是自己年纪太大了。

站在重新疏通好淤泥的都江堰边上,诸葛亮给皇帝介绍自己自己如何取信于蜀民,号召大家跟他干工程的二三事。

边上有百姓看见诸葛亮,认出他后,一个又一个接连出来,主动提着浆水和食物来投喂他。

法正有些紧张,虽然百姓的举动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工作干的很漂亮,但益州位置特殊,个人声望太强有时候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皇帝完全不计较百姓对诸葛亮的爱戴,还能对着他大夸特夸,主动和诸葛亮分食百姓送来的糙米饭团子。

咬着饭团,小白问诸葛亮:“还要在益州多呆吗?”

诸葛亮点点头:“益州步入正轨,益州南边的蛮族,臣还想作为陛下继位二十周年的礼物呢。”

小白斜睨他,“那再过五年,朕要封你为贵州巡察使了?”

诸葛亮老神在在:“再过十年,说不定还是滇州巡察使呢。”

小白:“凉州巡察使、西域巡察使,还有扬州、江东,你要不都做一边算了。”

诸葛亮点头,“能为陛下治理大汉每一州土地,有何不可?”

“那朕会去你治理的每一州看你,好好挑挑你的毛病的。”

“是臣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