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 第56章 新旧(东汉世界结束)

第56章 新旧(东汉世界结束)(2 / 2)

杨彪撑着身体,一直等到杨修完婚,才在冬天安心合眼去了。

小白给杨修放了个假,让他好生操持父亲葬礼,盖勋有的殊荣,杨彪也都有,只是小白没插手丧礼事宜。

死人这种事情,也是会接连来的。

杨彪走了,皇甫嵩、卢植和蔡邕也接连身体不好了。

小白和皇甫嵩不熟,和卢植是勉强做过一段时间躲猫猫君臣,和蔡邕却是蛮好,可能也是因为蔡琰很受重用,并且蔡邕是难得的站过刘宏的老臣子吧。

皇甫嵩和卢植有儿子照顾,蔡邕有儿有女。

卢植没有求小白多看顾他的孩子,反而是求小白看顾一番回家乡修书搞教育的友人郑玄。

虽然他知道皇帝很正直,明白郑玄就一不掺和政务的学者,但为了防止以后学术阵营变化的时候,有人拿郑玄动手作筏子,他还是想在死前保一保好友。

毕竟大家又是朋友,又是儒门的,皇帝也没封杀郑玄,这事一点都不违背他和皇帝的原则。

这确实是小事,而且卢植对朋友也算是真的够意思,小白同意了,让卢植了却一桩心事。

在长安的臣子死了一些,长安外的,也死了一些。

比如幽州那边,刘虞就身体不好了,小白考虑到他养病问题,亲自打包了刘协过去给他看病,还把曹操提拔出来,去幽州接替刘虞干活。

探病说的那些话,小白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对臣子们会对他说的,他也熟了。

这些至少历经两朝的老臣子,各个都是感慨大汉有他,然后忧心忡忡他孤身一个人,但是又不敢多说什么,生怕现在还对大汉有责任心的他撂挑子不干。

最后自己还躺着呢,却还要祝愿小白身体康健,无病无恙,也算是给小白有点感动到了。

于是小白会在他们的碑文上多写一些话,保证从碑文的全都是自己写的,而不是杨修或者诸葛亮代写。

这两年小白尽给老臣子探病写碑文了,写碑文的水平飞速上涨。

据杨修所说,他这一朝,已经有不少臣子,都以死了皇帝给写碑文为荣,让小白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大汉流行的文学体裁该是诗赋才对,杨修引领的辛辣简练风格文章也很不错,可以做大汉文学的代表,但碑文这玩意儿,真的不可以。

中兴九年,周瑜和孙策在西域扎下来还没有多久,就已经有了动静。

西域南北两道的小国彼此征伐,西边有贵霜帝国?,北边有北匈奴,东边有鲜卑,很是麻烦。

大汉要商路畅通,现在以正常的商业往来方式已经无法实现了,必须先把西域收复。要想拿回西域,首当其冲,就是需要把鲜卑铲除,恢复中原与西域的陆路联系。

在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学会好几门外语后,周瑜立刻开始琢磨动兵。

南北匈奴关系很差,有世仇。

南匈奴和大汉一向关系要好,是被大汉安置在长城以南的河套地区,作为防御北匈奴的屏障,是大汉的藩属骑兵。

虽然他们在大汉自主性较强,只有军事义务,甚至在董卓南下后,还在大汉作乱,但是后面都被吕布平定了,而且只杀贵族,不怎么动普通牧民,还会给牧民分草场,这些年还在教他们如何农牧混作,是以南匈奴的人还算安定。

而北匈奴就不一样了,残部没剩多少人,大部分还被鲜卑吸收。

但就算这样了,如果让北匈奴在鲜卑和大汉中间选仇人,北匈奴也绝对会选择汉,因此完全不具备拉拢价值。

凉州羌乱已经肃清,敦煌、酒泉也有徐荣安排的驻军,暗里来说应该是联合西域抗击鲜卑,奈何大汉的势力衰退多年,不展示一番力量,西域小国不会认可。

在弄清楚西域现状后,周瑜认为,应该用马超的羌兵和南匈奴士兵,驱逐鲜卑,然后迅速西出敦煌收复楼兰,控制西域南道,切断鲜卑对西域的渗透,在楼兰设立西域长史府,开始屯田。

南道有了据点,再从龟兹开始征服北道。

伴随着西域开始有动静,河套甚至中原的人力物力都开始源源不断送往凉州。好在这时候益州彻底不需要动兵,荆州和江东也都很老实,并州有公孙瓒看着,曹操在幽州看着乌桓。

由于曹操的任务重,要去牵制辽东那块的胡人,因此他要什么,小白给什么,把曹操心心念念的关将军给他送去。

不过由于大侄儿刘备强烈要求,小白就把刘备还有张飞一起送过去了,刘备算是监军,关、张是将军,曹操是辽东一块的总负责人。

据说陈宫在东郡的时候就已经工作压力大到半夜梦游到曹操门口了,来了幽州,更是天天看曹操都来气。

某天晚上,陈宫半夜梦游和同样半夜梦游的曹操撞到,两个人好险没把对方吓死,但是给下属们吓够呛。

看在陈宫怒喷曹操的奏折,小白作为心软的神,把陈宫调来长安休养休养,让吕布、荀彧和贾诩去支援曹操。

根据辽东那边的战果来看,曹操应该是很满意的。

所有人都没想到,大汉内部这才安定了不到十年,居然就开始对外用兵。

但只要进攻性防御,战事不在大汉境内,并且之前为战争储备的物资足够,让战争对内的影响达到最小,那就没有问题。

好消息,现在的大汉对周边还是绝对的碾压姿态,而且周围人缺乏的盐铁资源,在现在的大汉很丰富。

中兴十年,辽东战事传来捷报,西域也拿下了楼兰,丝绸之路的南道,已经被打通了一个关卡。

作为臣子祝贺帝王继位十年的礼物,长安最近上下一片欢腾。

但是小白总感觉别人误会了什么。

“德祖,孔明,你们俩是知道朕的,朕不是在意什么日子,要凑个什么吉祥事的人。”

他从来没有这种给臣子们强制上进度条的离谱想法, 大事件都定好,那也没想到能进行得这么快,

杨修淡定回道:“陛下不是,您的臣子们是。”

诸葛亮想了想,现在益州的人都回来了,郭嘉也在益州待了不少年,该需要长安的人去接替他了,他向皇帝自请前去益州。

“臣还年轻,也想亲自去丈量一番大汉国土,为大汉百姓做点实事。”

小白同意了。

“朕卜卦你与益州有缘,你不提,朕也要把你扔过去了,你自己写诏令吧。”

诸葛亮笑着磨墨,让杨修来写诏令,自己给自己写诏令这种事,对他来说还是太超过了。

希望陛下即位二十年的时候,他也能送陛下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