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人(1 / 2)

中兴四年,春天平定叛乱,定了新的继承法,夏天太学多了一座闻名长安的神奇钟楼,秋天是第三届太学考,同时规定了太学考生资质,冬天又来了几个亲戚,过年前,平叛的官员们都回长安来述职,小白又得同姓、异姓亲戚们好好聊聊天。

平静又动荡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中兴五年,天下安宁又紧张。

西凉,皇甫嵩和徐荣收到了朝廷的公文,春天好好屯田的同时,也有按照尚书台的吩咐,以皇甫嵩还算不错的名声,给韩遂和马腾分别写信。

马腾和韩遂收到了皇甫嵩的招降信,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

皇甫嵩见状,就按照尚书台给的方案,再写信单独发给马腾,来离间分化。

同为西凉叛军首领,韩遂和马腾可太不一样了。

马腾是伏波将军马援后代,母亲为羌人,具有汉羌混血身份,是后期主动加入叛军的。

韩遂那是和曹操同届的举孝廉出身,家里不如曹家给力,因此人曹操能被灵帝点为西园八校尉,韩遂只能来西凉发展。

韩遂是早期被羌人俘虏后投降,凭借他出色的军事能力被推举为叛军首领,勉强属于“被动造反”,是现在西凉军叛军的核心,一看就没想逐鹿中原,只想在西凉待着。

按皇帝的意思,西凉不着急,但也不能太乱,所以让皇甫嵩还是过来稳定民心,不能让这里和中原脱离。

皇甫嵩和徐荣商量好了慢慢离间的大战略之后,两人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种田上。陛下的来信说了,让他们多种些枸杞树,等明年第一届太学生毕业了,陛下会给他们再送一些人才过来。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风平浪静的时候,皇甫嵩只是照例给马腾写个信,忽然就听见斥候传来消息,说是马腾的大儿子马超叛乱,现在马腾都不敢往韩遂那里跑,往皇甫嵩这里来了。

皇甫嵩怀疑自己听错了:“谁叛乱了?”

不是马腾,不是韩遂,而是马腾的大儿子?

得知消息的徐荣也匆匆赶来,派人去探听更多的情报,一面去接应马腾。

根据传回来的情报还有马腾本人的证词,徐荣和皇甫嵩大致弄懂了事情的起因。

他们这边为了挑拨韩遂和马腾,所以频频对马腾示好,结果韩遂没翻脸,马腾的大儿子,十八岁的马超不干了。

马超是马腾的庶长子,母亲是羌人,马腾对这儿子挺冷漠的,知道马超被韩遂部下刺杀都当没事一样,对马休、马铁这些儿子更为疼爱。

马腾与韩遂虽为结义兄弟,但此前韩遂曾杀马腾妻儿,双方积怨未消。现在朝廷来招降凉州叛军,皇甫嵩名望高,徐荣又是原董卓部下的降将代表,如果马腾心动了,他回朝廷,马超也一点好处都捞不着。

小小年纪就带过兵,有过战绩的马超,见马腾真的心动投降,在马腾要来找皇甫嵩谈归降事宜的时候,人前脚走,他后脚就纠集了马腾军队中的羌人,借机夺权,先把马腾的老部下杀了,把兵拿了。

马腾有亲信赶紧出来告密,马腾知道了这事,一边大骂马超,一边赶紧下了决心,快速往皇甫嵩这里跑。

徐荣和皇甫嵩对视一眼,皇甫嵩深吸口气,“调兵!徐将军,讨伐西凉叛军,刻不容缓!我这就来给长安写奏报!”

本来是真的没想在西凉动兵的,那哪知道马腾好大儿这么勇啊。趁着现在凉州叛军混乱,他们必须派人快速平定,不能放过这个绝佳的战机!

就这样。凉州安定了几年,朝廷终于开始了大动作。

而在益州,益州牧刘焉最近卧病了,他儿子刘璋一边床前侍奉,一边还有忙活益州的事,整日忙里忙外。

益州最重要的三股势力,分别是以司马赵韪、中郎将庞羲、吴懿为首,掌握军事要职的刘焉亲信;蜀郡太守王商、治中从事王谋等本土豪强;南阳及三辅流民组成的东州兵。

现在刘焉病重,刘璋要面临刘焉野心勃勃的旧部夺权,面对益州本地的豪强反扑,也就是因为他们姓刘,朝廷和刘家天子的威信并没有低入尘埃,因此刘璋还能有喘息之机。

饶是如此,在看见今年朝廷发给他的《考绩三策》,刘璋也是一抖,只把这个往下发,也不敢张口要求全益州必须实施。

现在刘璋每天睁眼就是去父亲刘焉床边,碰见他睁眼就赶紧和人说目前益州情况。

不是他不孝顺,实在是益州现在情况太微妙了,他真的扛不住。

看自己儿子这样,清醒的时候,刘焉又是心疼自己在益州干下来的基业,又是心疼这废物儿子。

为着儿孙,刘焉苦思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没办法,写了一封信,让刘璋千万小心,挑信得过的人,连着孙子一起,快马送去长安。

人在长安的小白,才收到了凉州的消息,把事情安心交给杜畿,正在秦王宫外,带着他的新朋友参观毕岚设计的全新翻车呢。

经过改进的翻车重新组装之后,已经是可以放在田间的好帮手了。

有两个款式,一个是河水流经便可以自动运水到最高处,给周围洒水,另一个是需要多人一起踩踏板。

小白的新朋友,是比他小两岁,目前才年仅十四的琅琊少年。

他们的初识,还源于新朋友的哥哥诸葛瑾。

作为第三届的太学考生,诸葛瑾上小白机械课程时,小白课上没看出来他多有天赋,回答问题也回答的一般,但是最后他交上来作业却好的不行。

这么明显的不对,小白肯定是要问一问的。

后面得知这作业有他弟弟帮忙完成,小白就直接要了他的地址,把哥哥放太学好好学习,自己上门去了。

诸葛家属于跑得快,脑子活的那种士族,虽然在长安过得不如以前好,但来了这里不到两年,诸葛瑾就考上太学,前程看着也不愁。

敲开诸葛家的门,小白看都没到自己腰的小孩,问:“我是诸葛瑾的老师,来家访的,你叫什么。”

“我、我叫诸葛均。请先生稍等,我这就”

开门的小孩见识还小,显然没经历过老师家访这事,听见小白说自己是太学的老师,带着小白和杨修坐下之后,立刻转身去喊人。

“二哥!二哥!太学的老师来了!”

正在用木头完善自己更进一步的车轨方案的诸葛亮偏头:“太学老师?”

他想想大哥那被自己私自改动的作业,心里一咯噔,那种熊孩子干坏事的感觉瞬间起来。

诸葛均:“是啊!大哥不在,老师说他来家访,你快去啊!”

他们家现在可没大人呢,我还小,大哥在太学念书,只能二哥你上了。

诸葛亮仔细思索等会怎么自己认罪,快速换身衣服出去。

自家的小厅里头,已经坐上了两个客人,都是看上去没比自己大多少的同龄人,坐在下首的那个一身锦衣,眉眼之间是遮掩不住的傲然,上首那个一身素衣,坐在那里都感觉他们家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