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太死板了。”
杨修继续来个不死板的:“‘鲁班窥天阁’,以工匠之祖命名,窥时即窥天。”
小白依旧不满意:“太不正经了。”
那杨修就来个正经的:“‘百子协辰阁’,以示我大汉学子与陛下同心同劳,共同建造。”
在皇帝继续否决之前,卢植听不下去了,直接拍板道:“无须什么繁杂名字。太学之内的钟楼,太学钟楼即可。虚名而已,以后长安和大汉又会谁人不知太学钟楼?”
小白抬头:“卢公,你也来了啊!”
卢植他们仨不怎么插手小白在太学干的事情,哪怕现在造钟楼这么大的事情,发现皇帝要执行的意愿很坚决,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不过也不怎么掺和,就让皇帝自己折腾,一般也就是路过看两眼,算算施工进度能不能在太学考之前完成。
事实证明,考上太学的学生,对分数的追求远超常人。
天子承诺:参与建设的学生,在他的这门课程里,都能获得学分和期末高分。
此言一出,学生们立刻来了精神,不止是白天建设,有的还会大晚上热的睡不着干脆出来干活,还有的想趁人多,偷偷带几个个雇佣的匠人或者家仆进来,让他们换上学生服来干活。
这些都被眼睛尖的荀攸揪了出来,毫不留情地上报。这事性质也不是那么严重,怎么说都是为了大家的工程早点完成,小白就让荀攸训个话,以后盯紧点,到没对学生们做什么其他处罚。
钟楼建筑造好了,还得调整内部机关,把时辰校准对上。
还得打扫,上漆,雕刻装饰,适当的打磨抛光……
好在他们期末考之前,所有工程压线完成,等他们耗费心力考完了试,作为学长还不能随意出宿舍院落,都只能在自己房间或者太学外的家里待着,避免有帮作弊嫌疑。
第三届太学考这天,又是一大早,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不一样的是,外头的学宫办事人员一直没干活,是等听到了太学内的一个连敲了六下浑厚钟声,才开始宣布进入考场。
考试的流程,太学里的人已经很熟悉了,第二次、或者第三次考的考生,也很熟悉了,就初次来的考生不太熟悉,但跟着安排来,出不了什么大差错。
一直等到考生进去以后,小白带着朝廷官员们来到太学。
“今日是太学大考之日,诸卿切莫喧哗。”
他先是带着官员们逛了一遍教室,在门外轻声路过,不打扰里头低头苦思作答的考生们。
也没有来过太学,并且没什么监考经验的官员,看见里头学生们各个仪容整齐的面貌,都很是满意。
偶有考生听见脚步声抬头,瞥见门外匆匆走过的一群人,赶紧稳住心神,好好作答。
把考场都视察了一遍,小白带着百官们到了钟楼外。
没先进去,只是站着。
至于原因嘛,还差十分便要九点了,靠太近对耳朵不好。
第一次见到钟楼的官员们,在走过来时便远远看见了这不知多少丈的高楼,也看看见了飞檐翘角下巨大的正圆形表盘。
这表盘上有好几根长短不一,但都十分漂亮花哨的指针,沿着边缘都有刻度和数字,哪怕离得远些,只要视力足够好,远远的也能隐约认出上面的符号数字。
之前在远处一瞥,没有细看,现在离得近了,大家无聊就围着钟楼看,才发现这钟楼还是四面都有表盘,表盘圈内是符号数字,圈外则是相对应的十二辰兽纹(生肖),对应地支计时。
比起时下线条粗犷的雕刻风格,表盘上的纹样精巧优美,一气呵成。
在看表盘圈内,四面不同的表盘,中心区域刻录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象征天象分野与四季轮转,四象间穿插云气纹、太阳纹这些不同纹样,以应二十四节气。
再往外,则是刻录着礼、乐、射、御、书、数这旧六艺,还有法、农、工、医、舆、辩新六艺,组成全新的十二艺。
整个表盘颜色素净,最重的颜色莫过于漆黑的十二符号数字,以及几根指针。雕刻十二辰兽纹和四面的四象是最细最浅的线条,二十四节气纹以银粉饰之,十二艺则是以金粉饰之。
也是有屋檐遮挡阳光,加上四面都能观察,总有盛夏阳光也照不到的面,这才能让大家都观察到这座钟楼的美丽。
没进过太学的官员们是真的被这超越时代的技术与审美给震撼到,仰着头,为了避免交谈时候发出声音吵到在考试的学子,就都闭着嘴,梗着脖子专心欣赏。
直到指针咔嚓到了整点,“咚咚咚……”九声连起,才让他们骤然回神。
杨修为众人介绍道:“此楼乃和礼乐而建,为让学子和知一天时辰,几时便几音,不同时则不同音。
陛下和众学子亲自建造,从地基到砌墙,乃至铸铁、机关,都是大家的心血。造价也不到一百五十金。”
省去了学生人工费,伙食费,只算成本费,还是金属、砖石与木质结合,成本还比较豪华,就这样,实际花费,其实连一百二十金都没有。
百官们纷纷抬头。
多少?
一百五十金都不到?
明帝修个占地两三顷,陶人瓦器,木车茅马的简朴配置陵墓,都得两三百金。
修个标准有一池三山尽管的行宫,得八百到一千两百金。
要是豪华宫殿园林,从大汉各地调珍稀材料和动植物的,至少三千金往上。
和那些东西比起来,这座钟楼作为一国礼器,简直便宜到不行!
众人之中,其他官员不清楚具体工程,杜畿、荀彧、贾诩、郭嘉、戏志才五个都在分担皇帝的工作,没掺和钟楼的建设。
但他们没参与工程,也能猜的出来,陛下省掉了的钱,应该另有玄机。
不然,就看看蔡邕、卢植、杨彪诡异的表情,这事肯定有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