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虽然你们是兄弟,我们老刘家宗室现在人不多,厉害的更不多,但是你这俩兄弟都身份太特殊了,不防他们,也得防着别人借着他们搞事。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不妨碍刘辩和刘协对刘虞这人有意见。
我们兄弟俩在洛阳受苦的时候,没见你出来,现在好不容易兄弟把我们救出来了,你跳出来挑拨我们兄弟关系,几个意思啊这是?
小白抬手,按住身旁的一左一右,正色道:“父皇膝下,唯我们兄弟三人,我们自该互相扶持,同心戮力。董卓已诛,余党尽灭,天下仍未平定,若有人借故生乱,国法难容!”
这话说的刘辩和刘协安了心,也算是初步让刘虞满意。
刘虞接着问道:“今董卓已诛,陛下欲如何重整山河?”
“今山河破碎,当以农为本、民为基、德服人三策,徐图恢复。”
小白举起握成拳的手,伸出两根指。
“刘公自幽州一路过来,想必也看见了长安民生。我意让天下皆能如长安一般,已命河南尹王允与杜畿在洛阳先推我秦王宫的新农具、新种子和新的耕作法,待到即位后,三年赋税减半,使百姓能休养生息。”
刘虞一愣,原来一路之上看见那些丰饶的农田,都是种的秦王宫的种子?那都是什么样的种子?还有新农具和耕作法,这又都是什么?
小白继续道:“幽州乃北方屏障,刘公治下粮草丰足,可为天下表率。镇守北疆,拱卫汉室,幽州牧之职,除您外,无人可替。”
幽州还是你的,我没想一上来就把你给先吃了,甚至我都没想削你的权,怎么说我们都是姓刘的,总比外四路的士族更亲些,还请你放心,只是你要给我守好幽州。
“我不求速成,唯愿百姓安居。凡苛捐杂税,一律废除;地方官吏若扰民,吾必严惩。
长安与洛阳,我在一天,便能管得住一天,幽州之地,还要烦劳刘公。”
刘虞回道:“老臣乃先帝所封之臣,为官一日,自当管好一方。”
至于长安、洛阳还有幽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刘虞也没问,他觉得现在能保住长安洛阳就已经很不错了,先别给孩子上那么大压力了。
小白于是默默把“以‘仁德’感化关东诸侯,使其自愿归附”的话咽下。
最后,刘虞要知道的,就是小白要如何安排那些关东联军。
说起“联军”这二字,刘虞脸上都是轻蔑不忿的。
他作为刘氏族人,自然是对袁绍这些士族纠集兵马万分敏感,但联军甚至都没打出什么花样来,让他愤懑之下也带上了不屑。
只是态度归态度,现在已经有人敢仗着势力在地方集结兵马私来洛阳,这事不得不重视。
小白得说:“董卓来洛阳,有何进传令。联军共同讨董,亦是有我所书的讨贼令。”
所以从程序上,他们两拨其实都勉强算合法。
刘虞眼神幽幽看他:这是纠结合法性问题的时候吗,秦王?
一点都不心虚的小白解释道:“这些事情,也该那些洛阳来的百官仔细斟酌考虑了。”
在对待这些关东联军的态度上,他们提什么样的意见,就决定了小白以后对待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
见他有数,刘虞便也不追根问底,毕竟他是要回幽州的人,不留在长安做宗正,因此未来皇帝有想法的事,他点到为止即可。
又给小白举荐了陈王刘宠为宗正人选,大事都说完的刘虞,这才给小白引荐他路上发掘的宗室人才。
“秦王,玄德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少年丧父,与母亲以贩鞋织席为生,亦不忘奋进,曾师从卢植。几年前征讨黄巾有功,中平五年曾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为为下密县丞……”
在刘备听说了关东联军讨董,想要去找师兄公孙瓒的时候,路遇要来长安的刘虞。
都是宗室子弟,刘虞考察一番,发现刘备算是宗室之中难得有才之人,想着自己在幽州,不清楚长安这边秦王身边有多少人,就把他给捎上来长安。
人生还在起起落落,第一次见到大汉未来皇帝的刘备站了起来,垂着眼睛,弯腰一拜:“臣刘备,涿郡涿县人,汉室宗亲,曾任县尉、别部司马。闻秦王乃灵帝嫡嗣,中兴有望,特来拜谒。”
从身份上来说,他一个落魄宗室,人家是秦王,虽然秦王年纪小,但论起辈分来,刘备还得管秦王叫一声皇叔。
从能力上来说,能拿下长安,把长安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对大汉未来有明确规划的秦王,说不定就是如今汉室倾颓之下,真的能救大汉的明主。
身高约莫七尺五的刘备手臂很长,面容端正,双耳宽大,气质沉稳。
小白看见他颇感亲切,问道:“我未曾去过长安、洛阳以外的汉土。你自涿郡而来,那里的百姓过得如何?”
在说漂亮话和说实话之间,刘备脑子快速思考一瞬,毫不犹豫选择说实话。
“涿郡地处边陲,素来贫瘠。黄巾之乱后,流民四散,田地荒芜。臣虽尽力安抚,然赋税徭役未减,百姓仍难自给。”
和小白料想的没太大差别。也是,大汉贫瘠的土地不少,年年都会在不同地方有各种灾祸,要是涿郡这种不算富庶的地方能安定富饶,治理这里的人小白都可以直接提拔上来做九卿了。
他看向这个二十九岁的“大侄子”,邀请道:“玄德不如先在我这里住下,同我讲讲你这一路而来的见闻。”
这大好事,刘备自然是愿意的。
他就暂住城外秦王宫,发现秦王这里每日都来去匆匆,刘信进进出出,不是忙着递送公务,就是来操持登基事宜。
宗正刘虞的加入,让正在操持皇帝继位的官员们更上心了几分,忙的热火朝天。
而刘备看见秦王也整日忙碌,除了忙活公文,他有空就带着刘辩、刘协还有新加入的刘备亲下田垄,视察这里田地作物的情况,回来了还要给两个兄弟布置作业,两兄弟也有自己的一块田,是需要他们亲自干的。
对于从董卓手里逃出生天的他们俩来说,只要能正常活着,种个地那都不是什么,一点心嫌弃都没有。
而跟着秦王的这些天,刘备才知道秦王说自己“农为本、民为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长安的田,秦王拥有的数量一点都不小,百姓种他的田,工具他出,种植方式也是他教,还有各种不同的沤肥小厂。
这种情况下,田地的产出,大半都是百姓的,秦王自己只拿两成的产出,也难怪百姓种田都种的起劲。
而且无人知道,秦王田地里的百姓,是都需要强制学习的,学文字,也学种植、沤肥的技术。学的好的,就能脱颖而出,从庶民摇身一变,进入司农寺,成为指导农业种植的小吏。
据刘备所知,已经有一部分司农寺的小吏都被派往洛阳协助洛阳百姓耕种了,想来那里以后也能发展司农寺,更不要提秦王这些质量稳定,比外面产量至少高个1\/3的良种了。
综合下来这么一看,再把内容这么一捋,刘备眼睛迸发出光亮。
秦王,这是针对地方豪族来下死手啊!
如果天下百姓都知道,未来皇帝治下的长安和洛阳能有如此良种,并且田租低到这个份上,活不下去的百姓会当然会往能活下去的地方来。
且不提人就是一切,地方豪族们肯定也想要良种,也不愿让自己人才流失,司农寺又在慢慢往外扩张,长此以往,地方豪族不是要跟着降低田租,就是得为了良种听朝廷的。
只要秦王登基以后,他还能一直握有良种,坐稳关中关西,大势已成,整合大汉早晚的事。
只需要看刘备每天起早睡晚,每天都积极跟在刘信身边忙活,一看到小白下田自己也快速跟上,小白就知道这真有点能力的大侄子是看出点什么了。
于是登基前两天,他也不含糊,直接问道:“长安京兆尹、洛阳京兆尹,豫州牧,你意在何方?”
长安京兆尹,天子脚下,虽然这里已经都被小白整合完毕,刘备进来就是照本宣科做事,但这个位置显然代表是天子嫡系。
后面小白要重新建太学,以后天下士人和各个经学世家门也有的闹腾,这里未来治安问题不可小觑。
洛阳京兆尹,现在洛阳十室九空,有钱有权的都来了长安,去那里就是恢复民生,替换杜畿回来,但位置重要,也能算是天子恩宠的表现。
豫州,一州之地的地方长官,去了那里,离权力中心长安远了很多,而且一去至少三几年,得抓民生,还得给小白看好地方豪族,并且最重要的洛阳也不归他管,难度系数很高。
但要是能干的漂亮,以后回来也能直接进大汉权力中心。
在刘备选了豫州牧,并表示会为了汉室肝脑涂地好好干活后,小白也差不多到了要登基的时候。
有孙坚守着洛阳,那里原本宗庙里的很多东西也都被孙坚搬来了长安,登基继位仪式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