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洛阳上下是没有一点小白能插手的空间,只能来地方自己打拼。
“你在长安治理领地,以图日后。长安旧贵甚多,虽韦、杜虽有高官,比不上现在名满天下的袁、杨、黄、荀,可在长安也盘踞多年。”
定位不一样,袁家那是全国政治巨头,门生故吏遍布大汉上下,但论对老家汝南的掌控力都比不过韦家;韦家是长安超级豪强,韦家出了长安,那是比不过袁家,但在长安,没人比他这个地头蛇更厉害。
小白:“你说说,有什么必要需要留着这些大汉蛀虫吗?”
他也不再掩饰,当着杜畿这位杜氏子弟面,直接把外面人人称赞的世家大族贬斥为蛀虫。
对大汉来说,这些家族当然是维持大汉稳定的重要支架,但支架试图夺舍中央,并且吸着大汉上下的血肉来壮大自己,于小白,已然是腐骨了,必须铲除。
杜畿微微一顿,这才开始他真正的劝谏。
“殿下不希望长安有良种,您会培育良种的事情外传,是您和陛下都希望世家染指插手此事;长安的消息没有传出去,也是关西京兆的世家不愿吸引关东那些人注意……”
他刘皓才来长安几年啊,小娃娃一个。在去年他预言中关中大风一事之前,京兆豪强世家又何曾把他放在眼里?
之所以配合他不把消息外传,无非是不想给他一个刘家人造势,不想关中现在有粮的消息传遍大汉,也不想天下黎庶都心向长安。
“您现在不过才只有长安一城的百姓,长安里,离不开杜氏、韦氏的支持。
弘农杨氏与韦氏素来交好,您羽翼不丰就围剿长安世家,并非良策。”
说这些劝谏的时候,杜畿都是发自真心的。
他能看得出来秦王对世家的不满,世家未必就没人看不出来。固然如秦王所说,世家对现在的大汉都是蛀虫了,但是现在就是不能动。
小白很难得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烦躁的神色:“他们太贪心了。”
都来这里几年了,他一开始也没想着把人一次性全得罪光,但是这些人实在是贪婪成性,不然他也不能仅仅在长安救个灾,长安的百姓就对他如此感恩戴德。
每每看他们衣衫褴褛都还朝他伏跪的模样,小白都很想杀人。
杜畿劝他:“您是大汉秦王,不可行黄巾之事。”
小白反问道:“我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天下世家,手里还拿捏着大汉子民。”杜畿不慌不乱,奇迹冷静地来劝小白,“您若行张角之事,天下世家与寒门借口平乱来清您,派出的,都是大汉子民。”
再说难听点,洛阳那帮人是真的会把你的行为和张角挂钩,直言刘家天下无德,开始屠戮宗室,要行王莽旧事。
你现在手里只有长安这点人,寒门和世家都被鼓动起来以后,直接来包围你,你就算能调动全长安的人,把长安贵族杀了个干净,也逃不过世家执掌朝廷的清缴。
况且你现在这些人,里面又有几个能拿出来独当一面的呢?
这不是杜畿在打击他,而是陈述事实。
“不如现在暂且蛰伏,示好韦、杜,通过他们联系弘农杨氏,拉拢杨彪。您先把关中杜陵和弘农之外的地尽收囊中,再图日后。”
小白眼神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小时候被杜家嫡支子弟欺负过?还是被压过举孝廉的名额?还是举孝廉也被拿走好官位?”
杜畿点头。
是的,他全都经历过。
小白眼神诡异地看了他一眼,刚想说他真是个倒霉蛋,但是想想那些举孝廉都没门路的寒门子弟,忽然也觉得他这情况也还好。
“好歹你二十就能举孝廉做县丞呢。”
杜畿:“……多谢殿下安慰。”
但这都不是他投向秦王阵营的主要原因。
眼前的秦王整岁不过十,了解他一点的人,都已不会只把他看做童子。
无论如何,杜畿都是汉臣,还是没有太大野心的汉臣。
在没有经历过其他事情,只遇到了小白的杜畿眼中,他依然找到了能让大汉重生的另一种可能。
那既然如此,何必另寻明主呢?
正统,又贤明的明主,可就在他眼前啊。
他兴致勃勃地问秦王:“殿下,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大汉?”
小白兴致缺缺:“不着急,现在先把光武皇帝遗留的这些都先处理了。”
杜畿心想,已经都不追责你爹、桓帝了,直接往上追责光武皇帝了吗?这未免也太久远了!
“那您能接受什么代价,我去为您和杜氏、韦氏说和。”
他就是杜氏子弟,现在投了秦王,也能话语权更多一些;韦氏族长韦端就是京兆尹,他的上司,两人素来共事还算和谐,他来牵线搭桥,这很合适。
在杜畿的牵头治下,小白付出的代价,是每年都给韦、杜两家提供种子,他们家族中的旁系子弟,也还是可以来小白这里学习农桑的知识,同时小白只要韦杜两家正常税的六成。
作为交换,韦、杜在由杜畿做中间人,暂时算是支持小白,他们会牢牢帮他守住长安的消息,关注洛阳局势,不插手他对长安其他家族的动手。
当然,弘农杨氏除外,这也是四世三公的外戚世家,还是关西士族领袖,这里小白不能动。
虽然在外人眼中,秦王刘皓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有此能力,拿下了京兆世家支持,不可小觑。但在小白看来,只有十年大汉生活记忆的他,觉得几辈子都没这辈子憋屈。
时间回到现在,小白看着眼前担忧之中又带着激动的韦端,心想,也确实到时候了。
到了可以改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