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河套地区,靠着他在匈奴以及西边小国小部落中间挑拨离间,大秦也拿了不少好处,换到了不少西域宝马和好牲畜,现在都在河套牧场改良引种。
他要是愿意,就回来学宫教书,不愿意那就继续在外给小白干活,当然,前提是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纵横家老师的话。
至于其他学派的老师,小白就不掺和了,就交给李斯去挑选吧,他带人去负责学院的筹建去。
等到李斯终于定好了所有的老师人选,也拿着小白定出的学宫条例调服了老师们,大秦17年九月初一,大秦学宫终于对外招生了。
这三年大秦对外也有平价售卖基础的启蒙教材,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去买来看看。
暂时大秦只供养得起一个学宫,所以依旧是择优录取,除非是某一门科目特别优秀的单科天才。
大秦各地的人都涌入了学宫所在的新城,有大姓的贵族子弟,落魄贵族的士人,地方新兴起的中小地主,还有诸子百家自己本来的学生。
这么多人放在咸阳,那肯定是非常成问题的,好在新的城市也没啥别的建筑,围绕着学宫,小白建了不少宿舍。
于是这些不少乡下来的士人可算开了眼了。
主要是来考取学宫的事,小白都先进行优待,让他们有免费的宿舍可以住。
没钱的都能分到一间有桌子的卧室,有钱的可以多花钱,租个单独小院。
宿舍都做了合理的规划,有统一的取水和用火处,连晒衣服的场地都给他们想好了,宿舍外还有便宜的日常生活用品买卖处,可谓是十分贴心。
来了学宫要考试的学生,都要提前做好各种信息登记,然后学宫会在门外的告示牌上会统一张贴信息,放出考核场地,让他们提前三天进去看考场,很是人性化。
学生们看见自己的考试信息,一起结伴入学宫,进去就看见里面又大又漂亮的钟楼。
里面除了各种上课的教室,居然还有统一开放给学生借阅书籍的教室,还有马场,练武场,辩论台和小型种植园。
虽然农家没空来教书,但是如果有人自己愿意在这里种点什么,并且出了什么成果,小白当然也很高兴。
至于学校里面还有一部分单独的小院落,都是给老师准备的,学生们到不了后面去看。
三天之后,让天下士人等了三年的大秦学宫入学考试正式开始。
所有笔墨纸砚试卷甚至饭食都由学宫提供,学生早上进去,考到天黑出来。
常识题,文学题,律法题,数学题,基础科学题,放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考试出来以后各个面露菜色。
第二天是医学生考试,他们有自己单独的考试渠道。
七天以后,这好几百人里,能成功的考入学宫的,不到一百。
入学名单继续张贴在门口,考入学宫的学生依旧可以免费在宿舍居住,至于没考上的,对不起你得走了。
当然,如果你想留下来,在这里明年再考,或者是留下来也可以,掏钱付租金吧,万雍城的房子禁止买卖呢。
不甘心自己就此失败的士人就这么留在了关中,已经考上了的,也开始入学宫上课了。
进去第一件,认好自己的法学老师,数学老师,以及自己看兴趣爱好选修课程。
学子们大惊:这居然是可以选的吗?
学习的课程分门别类,这倒没什么,儒家也这么分科,但是自己选课,这可就太刺激了。
要知道这会哪怕是广收学生的儒家,那也是要学生恭恭敬敬的带着束修上去求学的,而不是老师都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来挑。
诸子百家的老师们:……
我懂你们的心情,我们这些要被你们学生挑选的老师也很不好受,但是李斯就是这么定的。
这家伙,我们玩心眼,玩不过;比权势,比不过;人家的学生是大秦新皇帝,我们的学生都是要注定给他的学生干活的。
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听他安排。
有不少家庭的学生倒是想什么都学,奈何一天真没那个时间。
最后除了必修的法学(李斯教授)和数学(张苍教授),其他课程选的人其实都不少。
法家的法学、法学史,儒家的礼学、文字语言学,道家的哲学、生态学,黄老的经济学,公输家的机械设计、工程建造,墨家的物理学、化学,阴阳家的天文、地理,名家的逻辑学,纵横家的外交……
谁也没想到,公输家这个传统工匠世家,居然也上了诸子百家的饭桌了,曾经一些诸子百家,倒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世事果然玄妙。
本来儒家还想争一争,教授历史学的,黄老和法家也一起争一争政治学,但都被其他所有学派一起摁下了。
历史很重要,让你儒家来讲史,那还得了,回头教出来的学生跟你儒家的学生有什么两样?
这课宁可不开,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思考,回头考试就行。
政治学同理,让别家去教,那宁可不教。
这两年,墨家和公输家互相卷,你有纸张有印刷有陶瓷,我就有新农具新桥新盐,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地有利天下百姓,因此选他们两家课程的都不少。
法家虽然在外面名声不好,但法家人在大秦那是混的真好啊,冲着李斯学生位置而来的不在少数。
儒家一直就在基层广收学生,黄老这两年异军突起。
无论怎么样,能有如此多的名师教导,在这个知识稀缺的年代,学生们依然学得很用心。
哪怕每天学的过于充实,作业也过于充实,为了挣学分,天天抄书,给学宫干活,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
学宫是五年学制,直到大秦二十一年。小白登基的第七年,第一届学生才毕业。
这时,不少的职位也空出来了,不到100人的数量往大秦四处安插。
学宫的生活步入正轨,小白就马不停蹄的把朝政都交给嬴政,他自己跑去淮阴跟着一起种田了。
人才很重要,养得起人才更重要。
这个世界他也不要别称号了,就争取要个大秦新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