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别胡城 上(2 / 2)

而项籍在那里一脸凶狠,也不是威胁,是被士兵们的不聪明给气到了;几个小兵一脸要哭的可怜样子,也只是因为自己学不会,憋屈又害怕。

和别的老师只用戒尺打手板心不一样,项籍,是直接拉着他们去打架,轻松把他们揍趴下的。

士兵们也苦啊,他们先是被项籍找上,被强制教学,本想着强制就强制吧,怎么着好歹都学到点东西,不亏,结果学没学多少,揍倒是挨了不少,他们都怀疑是项籍只是故意找理由,为了合法揍他们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知情人士都无话可说。

韩信已经白眼都翻起来了,他本以为处理的是军事案件,没想到只是项籍这家伙闹出的乌龙事件,真是浪费他的时间。

最后在项籍的恳求下,太子让他们所有人都保密,至于项籍没有执教资格却擅自执教的事,他就不计较了。

但是看看这几个兵学没学多少,还被揍得浑身是伤的样子,项籍不准再教了。

于是几名士兵感恩戴德地被勒胡休领走了,项籍被太子安排罚抄教材。

【既然你这么想为别胡城教育事业做贡献,当不了老师,那就做点辅助工作吧。】

被强制按着坐下来,项籍看着自己面前堆成小山的白纸,太子准备好的笔墨,他眼神惊恐。

本来就讨厌读书,也不是那么会读书,会的话早就执教资格到手了,哪至于去威胁小兵听他教课。

结果现在他被罚了,惩罚还是抄教材,看着都前途无光。

张良“安抚”道:“这些纸张都是咸阳运过来的,极其珍贵,项郎君定然不会浪费他们,每个字都写的漂亮又清楚。”

意思就是敢浪费一张纸,项籍就等着瞧吧。

他的威胁,项籍不屑一顾,但是他背后站着的太子面无表情,不想耳膜破裂的项籍只能含泪点头答应。

勒胡休领回了几个士兵,把他们好生训斥一番。

多大年纪的人了,被项籍威胁了,不会来找自己说吗?天生神力如何,六国贵胄又如何,这里是大秦九原郡,他们都是大秦的士兵,项籍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年轻,没资格揍秦兵。

他也知道小兵们也是渴望学习的,安抚他们早晚都有机会学习,等明年太子要开始挖沟渠了,春天就会去主动出击找匈奴。

明年就不是要斩首军功了,要的是活捉。

在韩信将军的定时出门打野之下,别胡城很是稳定,没有匈奴人敢来侵扰进犯。

因为现在再敢来的,大秦人不杀,但会留下来做俘虏,以身偿债。

时间就这样到了大秦八年的夏天,勒胡休也在北地待了一年了。

在不着急修建长城的前提下,有上郡六国之人掏腰包支持的别胡城修建的很是快速,核心的城区和办公区域已经修出来了,太子还预留了很多空地,说是日后有用。

这座城不同于其他被围墙包裹的城市,他只有北面为了抵御匈奴,造了和长城连在一起的城墙,剩下的地方,都是造的小窗高屋,利于百姓自己防守反击,宽阔的街道便于兵马行走。

也不是不筑城墙,只是现在人手和资源有限,不着急而已。

北边河套已经彻底被秦人拿回来了,春天,太子带领着众人督促河套的生产恢复,教导大家如何耕种,放牧。

听说这些新的农具,都是在淮阴的公输家发明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鲁班后人,而他们现在手里拿到的这些,也是墨家弟子做的。

墨家弟子们信誓旦旦保证,他们对这些工具做了小小的修改,保证比原本公输家的会更好用。

勒胡休不懂,但是墨家弟子们备受太子倚重,他们说的应该是真的。

勒胡休一个人在河套,虽然有假,但是一个人难以耕种那么多的土地,有牛也不好耕作。

好在收到他家书的两个侄儿来投奔他,都是半大小子,家里养不起,过来帮他耕田也是条出路。

作为别胡城守将,他算是从扫盲班毕业了,两个侄子还有的学。勒胡休自己闲下来了也会教他们认字,但是太子组织的农耕和放牧公开大课,两个侄儿必须得去学,这是太子强制要求的,说是他们大秦牧区的试点教学。

至此,勒胡休算是彻底在别胡城扎根下来了。

别胡城的建设才开了个头,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太子整日也忙得不行。

张良跟着太子,光是春耕和放牧,他们就得根据现在别胡城的情况,重新制定一套生产方案。

只是制定还不够,这才给春天开了个头,至少今年一年,太子还需要在此地再跟进一番,有什么事随时照看解决。

把别胡城的农牧区人口和资源数据整理完,张良顺道去看了看项籍,他埋头努力抄写教材中。

为了不浪费稀有的纸张,项籍必须每个字都得写的好看又清楚。

浪费了纸张,那他的惩罚就是抄写加倍。

曾经那个凶狠好斗的项籍,在整日埋头苦抄之下,也开始变得内敛起来,那双整日燃着火的双目,现在黯淡无光,挺直的脊背,都被漫天的教材抄写工作压弯了。

张良对此很是惋惜——怎么上郡的六国人里,就项籍一个如此不安分的呢,光靠一个项籍抄写教材,人手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