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一想,韩信作为他们殿下选中的武将,一个乡下小孩,都能有如此成就,这不就更说明他这样被太子选中的人,同样是才能无限吗!
夸,韩信必须夸,以后对外也得夸,但是夸的重点就从韩信本身才能身上,转到他们太子慧眼上。
这么一转念头,陈平也毫无心理障碍地开始夸夸起来。
蒯彻也赞叹:“论带兵练兵的能力,韩信这个年纪,当世再无第二,要不了几年,大秦第一名将,应该毫无争议了。”
他是真的为韩信将才而惊叹。
既然已经毫无心理障碍地投秦,并且还是给大秦太子干活了,蒯彻就彻底放弃了之前先扶持扶苏做大秦第一封君的念头,开始一心一意给太子谋算起来。
具体区别就是,给扶苏谋划,考虑他的利益得失就好,而给太子谋划,得考虑大秦。
小白也难得嘴角带笑,为自己培养出来的大秦野王而自豪。
【韩信这些年练枪也辛苦,再多的赞誉,他也是受得起的。白龙将军这名还是不太正式,换个其他的名号更合适些。
你们觉得,七绝骁将怎么样,还是鬼谷先锋,无双疾风侯?】
在他手底下的韩信,那是真的能七进七出,机动性超强,个人单挑能力也高的离谱,又能统兵,自己也是小猛男,区区白龙将军,还是太委屈他了。
【他现在是高爆发的刺客,应该是大秦影刃才对,不过有些太中二了,大秦飞信将军?大秦草原霸王?大秦隐龙?】
小白很认真地陷入思索。
张良等人不理解,到底韩信这么一个正经将军,是如何与刺客挂钩的。
韩信虽说是在匈奴军队里如入无人之境,进进出出无人敢挡,但是他也没去刺杀匈奴的头曼单于啊,所以殿下,刺客是哪里来的?
而且还什么“无双疾风侯”,他这才崭露头角,您甚至都已经想给他封侯了吗!
张良觉得都不怎么样,嘴角微笑依然挂着,提议:“白龙飞骑将如何?”
小白没说话,但眼神表示不怎么样,
陈平想了想偶尔太子的起名风格,“殿下,您觉得‘大秦征北将军第一人’怎么样,这个不好的话,‘七绝·兵主·韩信’如何?”
他迎着同僚们瞪大的眼神,补充道:“不点的话,斜杠或者横杠也可以。”
蒯彻觉得他过分了些:“从未听过封号有‘兵主’的。”
你夸可以,也不能一下就夸上天吧。
本来听前面的“征北将军第一人”就已经很夸张了,而且完全没把蒙恬放眼里,但这和“兵主”比起来,那都是不值一提。
跟过来的墨家弟子李青默默点头,他也觉得陈平这俩封号名,取得都太大了些。
小白其实觉得陈平的名取的挺好的想了想,确实。
【来河套的主将是蒙恬,韩信有军功,那也是在蒙恬手下闯出来的,他的兵能立功,也离不开蒙恬的安排。况且韩信还活着,‘兵主’不合适。】
张良不由得侧目,所以如果韩信以后要是过世了,并且您还活着,您真的会给他封为“兵主”!?
蒯彻还没说完呢,“兵贵神速固然要紧,韩信那一手神枪亦是不可小觑。他的枪法是殿下您教的,人又是您在泰山遇见的,不如就叫‘天枪镇岳大将军’,如何?”
小白用力点头,觉得很好。
【现在他还是小将军,等下次他不在蒙恬麾下,单独带领一支军队打下名堂,我就上奏陛下,封他为‘天枪镇岳大将军’!】
蒯彻于是心满意足地摸摸胡子,拿起自己的水杯喝上一口温热的菊花茶汤。
杯子是他们在洛阳新制的产业,菊花茶也是。
洛阳的菊花不是殿下想要的大朵菊花,只是黄白色小型野菊,味道苦涩,更适合入药,不过蒯彻很喜欢野菊的清香,不在乎这点苦涩。
这几年墨家已经在太原收了不少学生,凋敝的农家也又重新在墨家复苏,有几个人很感兴趣,想为太子培育,太子让他们别着急,粮食为先。
给太子内部的韩信花了一小段时间庆祝一番,大家也开始步入正题了。
他们现在是在上郡以北,蒙恬在还北一点地方坐镇军中,指挥军队,韩信和王离走的更远一些,又练骑兵又搞突袭,撵着匈奴跑。
已经到了河套地区之前被匈奴人占领的地方,小白带着一部分兵力,已经开始在这里着手筑城。
而且现在时间还是春末夏初,得想办法量田分地,划分农牧区域,集中垦荒,如果速度快的话,说不定今年还能收获一茬。
筑城有墨家弟子带着其他工匠一起规划修筑,不需要太多考虑,行政班底,他们这次北上就带了不少咸阳多余的人才出来,新城的人可以让大秦士兵填充,教育的福利也可以给到这些秦兵。
大部分的事情规划完以后,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了:如何节省大秦人力物力想办法让之前迁到上郡的六国之人,主动愿意帮忙出人出力。
大家一起商量一番,最后决定,陈平也好,蒯彻也行,由他们先去上郡,重新量田数人,上郡多的人,不论秦人还是奴婢,都选上往新城迁,总之先把那些人逼急了,这时候再由原韩国张家的张良出场,去和过去同阶级的贵族们叙叙旧,打打感情牌,和他们说一说其实皇帝也有给他们留一条回中原的备用方案。
陈平兴致勃勃地表示,不就是先去嚣张一番彰显大秦力量吗,这事儿他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