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带着大批的人到了淮阴,匆匆见过县令之后,扶苏也先不管查内政的事,问:“太子呢?”
县令尴尬微笑:“再过半旬就要收割稻米了,殿下带着三位公输先生还有县丞白仲乙,在田间带着百姓试验新的收割工具呢。”
扶苏对这倒是不会很惊讶,小白干什么都有可能,“他在哪处乡间?”
县令说在韩信的家乡,因为现在韩信身份是太子侍读,又有县丞天天跟着,太子的身份毋庸置疑。
在韩信的家乡,虽然韩信和家乡人关系一般,但是韩信母亲和乡人关系都很好。
太子这两个月来,都在这里试着挖沟引渠,以韩信发达了回报家乡的名义,花钱雇人,乡人也多愿意配合。
蒯彻注意到,县令脸上的表情还颇有几分自豪和喜悦。
一直只对传闻中的太子有个基础印象的蒯彻陷入思索,开始觉得自己之前获取的情报可能需要更新一番。
扶苏先和县令安置了带来的士兵和马匹,然后只带上几个近侍和蒯彻等新门客,骑上马直奔韩信的村庄而去。
县令指着这里介绍本地没什么特殊的风景,讲解哪些沟渠是太子出钱带着人挖的,待到扶苏到了地头上,看见的就是被人群层层围住的小白和张良等人。
他个子高,一眼就看到里头的小白。
带着人慢慢靠近,还能听见里头公输典超大的吆喝介绍声。
“我们公输家做的这个收割推车,大家到时候用起来,一推它,梳齿会将稻秆拢入箱中,随后人再用镰刀快速割断,稻穗直接落入箱内。
我们知道收割最累的是弯腰,这就是为了省去弯腰的功夫而做的。
现在离收割还有半旬,可以拿那边的草来试试!”
公输典说完,把这收割推车给了周韫,让她给乡人先示范。
周韫撸起袖子就上去,她一手扶着推车,一手操纵镰刀,手一动,野草就落入箱内。
人确实是不用弯腰,省了力气,只是旁边必须还要有人跟着,箱子满了就把稻子抱起来团出。
乡人对周韫都很熟,这两个月下来,飞上枝头的韩信也花钱带着自己家乡搞水利工程,期间公输家做工具,太子也都在边上监导,大家已经相处熟了,看见周韫用的没问题,也都纷纷报名等会要来试试。
这报名排队,也是他们最近都习惯了的事。
扶苏趁着乡人报名排队的时候走到小白身后,手一拍,想吓唬小白,结果小白头也没回,反手就握住他的手腕。
【大哥,你来了。】
扶苏:“怎么猜出来的?”
【其他人都在咸阳,敢和我玩这个的,算算时间,也就只有大哥了。】
淡定回答完,小白一挥手,颇为豪气地给扶苏展示这里的田地。
【之前是雨季,带着乡人趁着雨修建排水沟渠,可费了一番功夫呢。大哥,看看我们韩信回乡之后对家乡的建设发展,这衣锦还乡怎么样!】
扶苏点头:“很好,再多干点,就比春申君都还厉害了。”
春申君黄歇,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大臣,封地在江东吴地,于是大力建设发展当地水利工程,死后至今,江东变成大秦郡县了,江东人还在感念他。
边上拿着竹枪伪装成执戟郎的韩信已经人麻了。
这几天,太子在他的家乡,以他的名义花钱,带头干了很多事,母亲也帮着太子一起说动乡人,导致韩信在家乡声望大涨,出个门,从老人到小孩看了他都给他让路,眼神欢喜又敬畏。
要真是他提议的也就算了,但他根本就没有啊,他的衣锦还乡,不是这样!
一想到太子还有一个淮阴县三十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以后也要挂在他的名下,韩信就很窒息。
本来韩信也是挺有上进动力的,现在从娘亲到太子,他们都在给淮阴发展做贡献,而韩信更是不能懈怠,他得更努力,以后争取军功封侯拜相,这样以后发展范围从自己乡到整个淮阴城,才会有说服力。
真是越想越生气,明明他的发展规划,动力是自己成功,现在却变成为了发展淮阴而成功了。
韩信倒是也主动抗议过一次,太子做的好事没必要挂在他的名下,不能君臣名声颠倒。
话一说出来,张良就颇为惊讶地看着他:“你还知道这些了?”
出息了啊,韩信,就你这个小脑袋瓜子,也知道臣子要稍微避讳一番了!
韩信感觉自己被张良骂了,但他没有证据,只能生着气去练枪,想象把张良当成敌人去挑、刺、戳。
蒯彻和其他新门客都安静在边上,没打扰扶苏和太子的兄弟叙旧,但也一直都在默默观察。
这里都是韩信这个幸运小儿的同乡,韩信本人说是要衣锦还乡,但实施的却是他母亲和太子一干人等,这计划到底如何,他们心里有数。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太子和这里乡人们相熟的态度。
乡人端来的水太子都自己直接接了就喝,乡人看见自己这些新来的陌生人还会有些警惕,但却并不怕太子等人。
看,甚至都有人敢当着县令和县丞的面,和太子沟通今年他们的赋税情况呢,这种场面,他们这些正常士人哪里想得到啊。
县令所说是真的,太子所说也是真的。
太子的确比长公子还要礼贤下士,甚至下的都不是士了。
他对待百姓和百姓对待他的态度,“仁”到蒯彻等人完全想不到,甚至在他们所学书上都看不到。
不,也不是看不到,只不过是在年代更加久远的上古历史里。
想到这里,蒯彻大为震撼。
贤王,您也没说您弟弟是这一款的储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