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赵高心思(1 / 2)

赵高从没想过,自己居然真有看走眼的一天。

他见证过太子小白不平凡降生的那一刻,惊惧后,思考过世上到底有无仙神,如果有,为何会有世间的诸多纷争?

于是对没见过面的小公子,赵高自然而然地升起了一股隐秘的恶意。

太子六岁之前在离宫被嬴政很是宝贝的养着,都不敢让他出门,生怕孩子出事,外人都不清楚的消息,赵高作为管着嬴政出行的贴心近臣,能知道不少。

还是普通公子的小白,三岁前不说话,三岁后展现了不开口也能人言的非凡能力,除了这些,似乎再无旁的了。

而一直隐秘关注他的赵高,则知道的更多一些。

嬴小白会为了母亲去侍弄花草,让离宫一年四季都能有花,并且是开在姬和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也会为了不让宫人再受累,让把那些丑丑的石头就留在离宫,他自己往上挂起藤萝,在石头下也放上一些干草,让小动物能遮风避雨。

除了嬴政,也就扶苏常去看他,他对长兄尊敬异常。

只看这些,赵高都能拼凑出一个孝悌仁善的小孩形象出来,但他对此不以为然。

长在深宫之中的小小孩童,被嬴政严防死守护着,什么人什么事都没见过,能恶起来那才不正常。

一直到去年,大秦灭了齐国,赵高才有机会亲眼见一见,这个让嬴政这样的人都能放下帝王身段的孩子。

嬴政挺英俊伟岸的,姬和也很漂亮,不过这孩子长得完全不像他们俩,好看的和周围人都有壁。

除了这个,赵高还看出来他很聪明,并且被嬴政宠的有恃无恐,扶苏都不会劝嬴政的话他也敢劝。

后来赵高有了能够教授太子秦法的机会,他小心翼翼一点自我都不暴露,只专心做一个讲秦法工具人,就为了能够观察清楚,仙人降世的太子,到底会对秦法有何种态度。

如果太子没有不满,那在赵高看来就有两种可能。

一,仙神也与人并无差别,他们认可人间的现状,这样的仙神,也无敬畏的必要,

二,现在的太子还太小了,是个可以会因人间教育而改变的幼童,那赵高对教导太子这工作,会异常兴奋地以十二分的认真态度去完成,不过中途会加上一点自己的私货罢了。

如果太子有不满,那就更好玩了,仙人也认为大秦的路是错的。

秦法就这么教着,赵高确实看到了后者。太子对秦法的不满,不加以掩藏。

他对秦法的严苛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赵高也并没有看到嬴政宝贝的仙人儿子和他对立起来的场面,而是被硬控在宣政殿里,听了老长一段时间的太子改法讲座。

嬴小白对嬴政的意义非常不一般,他坚信,这是来自上天对大秦,对他的认可,是天下无德大秦有德,所以他大秦才是正统的象征,因此宠爱非常。

如果赵高知道千年之后,隔着史书的后人笑他们迷信,那赵高也会反过来笑后人只是没见过真神的井底之蛙。

也是因为仙人的身份在这儿,哪怕他年纪小,他的话照样在嬴政面前,在整个朝堂上,都这么有分量,大秦的全新变法才能自上而下开始进行。

从这次大秦的变法转向开始,嬴小白在赵高的心中形象又变化了一番。

不是那种愚蠢的,只会被人跪拜的石头,是聪明的,能拿出解决办法的真仙童。

后来太子带着兄弟们在离宫大搞教育,各种眼花缭乱的教育方式让嬴政非常不爽,也让赵高看见了他稍微认真点,就能把诸位公子们带得如此和睦的手段。

老实说,这百年来,诸国的国君或者长子,能有他们大秦太子带孩子的一点手段,也不会闹到后面那么难看。

再看到太子带着墨家弟子做出纸张之时,赵高和李斯一样,都察觉到了比起其他公子,太子小白对大秦的重要性。

改礼、变法、打乱六国贵族,召百家入咸阳,诸公子封王不封地,降等袭爵……还有如今的纸张,他是最认可嬴政统一六国,并且配合嬴政给新大秦的战车寻找新路的储君。

况且带着兄弟们玩乐就能做出一个算盘,把大秦财政算力直接拉上一个台阶,这还是他玩儿呢,他要是不玩了,赵高都不敢想他会干甚么。

好在仙人小白年纪还太小,上头还有嬴政兜着,只要嬴政不是干了什么他认为会“危害我的大秦”的事,小白都懒得插手。

真的,赵高觉得自己在大秦这么多年,也算见多识广了,可每每想起太子那些“阿父你的大秦,我的大秦”,“苦一苦百姓,骂名你们背,以后我来改”这种话,他也深感窒息,并且对嬴政万分佩服。

这种娃,你居然能平衡他仙人和孩子的身份,并且真把他当活爹儿子来疼,是你赢了,怪不得你能是秦始皇呢。

到这里为止,赵高看到的太子,还是一个生而不凡,眼光卓绝,聪慧绝伦的大秦储君,远超标准的王族政治员。

直到赵高人在太原郊外的工业园区,看到了太子认真起来能干什么。

短短几天之内,赵高看见了各种冒着烟囱的高炉;三把太子亲铸,能削铁如泥的的匕首,看见了大改的太原城楼;看见了那些闪着寒芒的超大弩箭;还有王离哄着太子,试图让他把晋地全境都画下来,但目前只有太原部分才有的,按比例微缩资源分布地形图……

赵高能说什么,只能觉得六国没的不冤,这要是不死在嬴政手上,后面遇上了嬴小白,更惨。

当然,这都不是赵高更看重的,赵高更看重的,反而是这个太子和墨家弟子们建立起来的工业园区。

墨园是太子以他的身份和资源,堆起来的一个供他和墨家弟子们搞发明创造的地方,而太原的园区,则是太子和墨家弟子们尝试用技术来改变大秦的一个尝试,或者用太子的话来说,一个“试点”。

现在是农闲时刻,太原郡守挑选过来的庶民来到这里,太子和墨家弟子们会一起干活,带着庶民们一起,亲自教他们怎么干这些技术的活。

在教导庶民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挑选出有天分和刻苦耐心的,这部分着重来教,除了教授园区内的烧砖、烧瓷技艺,还会给他们顺便教授一番简单的符号数字计算,以及新秦法。

赵高本以为这种好时候,墨家弟子应该趁机好好传扬一番他们墨家的学问才是,没想到他们居然就只是教导技术,一点墨家学说理念都不说。

大晚上众人围坐在一起,烧起篝火取暖,而太子找了个高台坐着,随机抽出百姓来问答聊天,通过他们的生活习惯,告诉他们做什么是不犯法的,做什么事犯法的。比如徭役晚了几天,现在连坐没有,体罚没有,连钱都不罚了,只是晚了几天就多干几天的活。

除了这些,太子还会和他们聊天,问他们的田地如何分得,有什么军功在身,直接抽查是不是有上级搞了贪墨。

这些庶民都不是家中独苗,在这里学了知识和手艺,以后会被太原郡守调走做太原城的砖厂窑厂的工匠,这些手艺甚至还能传给后人。

太原人有了墨家培训的稀缺人才,这些人也获得了知识和技艺,墨家提高了威望,那太子呢,他得到了什么?

太子什么物质上的东西都不会得到,他也并不需要,他似乎只要这一地的安宁。

这个结论让赵高大为震惊。

他在乎大秦的完整统一,在乎北边的河套,还在乎庶民的死活甚至生计,这很王,但又很不王。

王者,天下所归往也。

三横一竖,贯通天、地、人三者,王者要能沟通天地、治理万民,是百姓至高无上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