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子(2 / 2)

别说远在咸阳外的大秦地方了,就是咸阳内部,惊讶的人也不在少数。

比如御史张苍,这会儿就问他的两个师兄,廷尉李斯和典客姚贾,怎么大秦一下子如此仁德,连肉刑都全部都废了,连坐也大半都废了,这可真是千古未有的仁德之举啊! 但是一点也不大秦!

姚贾理解他,张苍不算嬴政特别信任重用的人,很多事情不知道也难免,然后就给张苍好好拿出他们每天开会的瓜给张苍,并且表示他不在也挺好的,陛下和太子真是天下最难搞的父子了。

张苍:炫耀什么呢你!?

而六国的贵族们是没想到,嬴政和李斯居然给天下发了诏令,直接让他们挪窝,迁徙到边远之地。

才看见诏令的时候,看见大秦居然开始夸他们六国贵族,大家就觉得不对劲,看到后面发现果然有大事。

他们要带着家族和奴仆去那么远的地方,家中的田地也都归了当地官府,会被分给郡县内部,去了地方也会给他们分田,但是他们自己家的良田,和那些边远地方的田,哪能一样!

大家当然不满,不愿意,可是现在的秦兵都还没撤走,现在秦兵都等着他们挪窝自己好分田呢,敢不挪窝的就等着被物理毁灭。

在全灭和跑远点过苦日子中间,大家还是低了头。

上哪儿活不是活呢,迁就迁呗。

虽然大秦很不做人,直接让他们都往最远的地方迁,但是好消息,这些一般是六国旁支宗室和大贵族才有的待遇,普通小贵族或者本身家里就是在给大秦干活的官吏,不用迁。

除了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没想到,本来他们都做好了迎接一个残暴大秦的准备,没想到大秦居然开始玩德政了。

不对啊,大秦朝堂那些人依旧是我们知道的那些个法家的人,你们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残酷无情、违背自然,内核僵化的法家吗?

就在全天下都在被大秦如此剧烈的变化搞得一片哗然时,李斯的《集贤文典令》最后登场发布,天下彻底沸腾。

召集诸子百家入咸阳,还是修史书,不管是这个事情本身,还是这个事情背后所代表的大秦要开始启用法家之外诸子百家的政治态度,都足够让诸子百家跃跃欲试。

这可是大秦啊,被法家那些没有人性的门徒把控的大秦啊,居然开始给我们诸子百家敞开大门了,真的假的啊!

儒家好几派眼睛蹭的就亮起,朝廷里的儒家子弟没想到现在大秦终于听劝搞仁政了,感动的那是眼泪哗哗。

作为大秦官员的儒家子弟,都觉得自己学识和阅历很够,修史这种事情,我们现在就能参与,要不陛下就让我们来组织吧!

廷尉李斯、典客姚贾、御史张苍:谢谢,转身出去门关上,我们法家人也都还在,这事让你们参与,但是我们来主持。

朝廷外的儒家子弟见现在大秦一副要拥抱仁政的诚恳姿态,并且废了那么多严苛刑罚,肉刑都废了,可见是真心想要治国。想起了朝廷里的那些儒家弟子,觉得他们的学识还是不太够,就好好在朝堂做礼官就可以了,修史这种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来的。

远在不同地方道家黄老、老庄和杨朱三家,齐墨和楚墨,以及名家、阴阳家等。也纷纷对大秦的急速转变表示震惊。

这还是我认识的大秦吗?

但是一看现在大秦在天下下达的政令,条条都是儒家子弟来了都要高呼“仁政”的程度。别的不说,儒家肯定是很有兴趣去咸阳看看,并且参与大秦的修史书任务的。

要不,也去看一看?

就在大秦的秦墨最为震惊。

他们朝堂上没有高官,学识不被嬴政重视,现在都是在大秦少府里做些工匠的活,私底下才会墨门弟子聚在一起讲课教学,还得提防被举报。

结果现在一扭脸,你大秦彻底开始搞仁政了?

到底怎么回事,这才多久啊,怎么就让大秦发生如此剧变了?

在努力打听之下,得知一切都是因为太子小白后,秦墨内部商量了一下,感觉他们瞬间有了目标方向。

消息能传的如此详细又快速,是嬴政觉得他儿子挺好,他的朝堂上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并不阻止消息外漏。

于是那伴星而生的太子小白,初入朝堂的仁德聪慧之名,火速传遍大秦,他那些让嬴政和大臣们眼前一黑的话,也跟着传遍天下。

视大秦为虎狼的人,没想到嬴政这么个残暴的人,居然是一个儿控。

他都当你面说一堆不孝的话了,你居然不责罚他,而是来改大秦律法,这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