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秦既已一统天下,就该继承、传扬华夏文明。】
小白一脸严肃的看向嬴政,问他这个天下正统地位,到底接不接。
这么个天下正统的地位,嬴政当然是想接的,但是他也觉得需要和小白说清楚:“如今天下,六国才灭,人心不稳,思想繁杂。李斯说要收天下之书,也是为了稳固大秦天下。”
儿啊,你不能光看到传扬的好处,一点坏处不看啊,不过没事,你年纪还小,不知道六国的险恶,他们真的可坏了。
李斯都被嬴政感动了,没想到嬴政劝儿子都不忘记给自己解释一嘴。
赵高看看嬴政,看看小白,心里琢磨这场面真是倒反天罡。
以前只有他们一群大臣和长公子对陛下谆谆劝诫的份,现在居然是陛下对太子来,他们劝说陛下打消一些不必要的想法,也变成陛下劝说太子打消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赵高不禁要问,这父子君臣的,合适吗?
小白也不禁想问嬴政——
【收了天下书,人心就稳了?】
嬴政虽然也觉得那不能够,但他认为十成的效果没有,七成也是有的:“少看些不该看的书,人心自然稳。”
小白绷不住了,彻底破功,满脸被震撼的表情。
【所有人都没有学习的空间,谁来建设发展大秦?】
嬴政:“自然有朝廷官员。”
【治水,疏通河道,修建水渠;纺织,想办法让布织得又快又轻松;务农,知道如何让作物健康成长……这代大秦官员就算会,但以后的官员呢?】
你都不给人家学习的机会,以后治国哪来的人才啊!
这些当然也都是人才,只是被小白这么说,怎么感觉,他要的人才,和现在的诸子百家以及贵族子弟,也不是那么适配呢?
当然,大家都没想直接把这话说出来,静静听小白还要说什么。
【阿父,你不能只考虑你的大秦,不考虑我的大秦吧?】
嬴政:“……”
嬴政也想报官了。
虽然是很欣慰你对大秦如此有主人翁精神,但你现在才做了几天太子啊,都还没正式册封呢,你和我说这话合适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么小就在考虑大秦江山了,小白也是信任他这个做爹的,并且已经开始在做个好储君了呢。
儿子这么信任自己,自己也不能让他失望啊。
旁观者们大受震撼,陛下,您真不觉得说这话的太子有那么几分不孝吗!?
千言万语小白就一句话——
【算了,你们要收书就收吧,苦一苦百姓,骂名你们来担,以后我会改的。】
没见过这种主动给未来皇帝刷名声的爹,现在小白已经彻底开摆。
议什么议,不议了,反正你们的也不合我心意,你们自己干吧,以后我一个个掰回来,要么你现在直接废太子。
一直都在大殿边上的史官一直悄悄吃瓜,提笔暗搓搓记录:汝等径行其事,令百姓蒙苦,恶名汝担,吾后续图之。
扶苏已经痛下决心,如果今天嬴政要揍孩子,他一定拼上全部,也要上前拦着。
嬴政:“……”
就很窒息。
多少年了,曾经他年少被权臣压着的时候,都没人能给他带来这种无力之感,没想到现在被小白直接糊脸了。
现在干的事情不也是为了你以后继位好管理吗,你都这样了,我这还收什么啊。
“那你说说,你觉得如何来办比较好。”
李斯彻底人麻了。
在太子第一次直接反皇帝时候,他还能安慰自己,太子年幼,第二遍的时候,已经是太子铁了心不赞成他李斯的提议了。
太子也就罢了,关键嬴政他也变了。
陛下,以前你很有原则的啊,是个多么英武的帝王啊,现在怎么能被你的幼子如此拿捏呢?
父为君,我顶头老板,我肯定是要服务老板的,在我于太子和皇帝之间坚定选择皇帝之后,结果陛下您投了。
你们父子俩这样,让我这个官员真的很难做啊!
【六国移民不安分,就给他们找点事干。
收天下书就不必了,年底祭庙时候顺便号令天下,就说我们大秦现在要来修书了。孔丘修《春秋》,我们修《战国》,只是不知道何人才能可以比肩仲尼和其门生,广邀天下贤才入咸阳。】
扶苏觉得这太超过了,“孔门子弟向来尊师,定然不会说自己才能比肩仲尼和其门生,其他学派也不见得能接受。”
你这不纯纯拱火吗,思想更乱了,想想都麻烦。
【让他们自己对骂,也总比被收了书后,躲起来一起骂大秦好。】
小白用力一点头,要的就是拱火。
【史书我们大秦一定要修,他们有意见就自己来咸阳,都不来我们就自己修,还是要用我们大秦的新字修!】
荀子门徒的李斯一听这话就感觉麻烦,但是也一听就很有搞头。
已经灵活在这对父子中间转换了立场的他,立刻就道:“让诸子百家入咸阳修史,以昭示陛下和我大秦的圣恩,又能防止百家串联,还能让天下士人皆习我大秦新字,此计甚妙。”
隗状他们几个纷纷目光看向李斯:你还知道这场风波是你上书要收天下书所引起的吗,你怎么如此快的就转换了立场?
就赵高懂李斯,已经明摆着太子不待见这个政策了,皇帝还拗不过太子,及时抽身换赛道才是明智之举。
【没错!】
小白只针对事,对李斯这个人他没什么意见的,对李斯如此快的上道,他给予了充分肯定。
【李廷尉是荀子门生,和诸子百家怎么接触交流你熟悉,陛下,这事就交给李廷尉吧。】
嬴政面上矜持一点头,同意了,心里觉得事情的发展是有点不太寻常了。
不愧是他仙人降世的孩子,这才跟着上朝多少时日,这就能够对朝政如此熟悉,他选储君的眼光,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