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同志,你看看这个磁场强度问题调整到这个位置是不是合适。”
另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看她闲下来立马来拉人。
“哦,好,我看看,嗯应该增加100h,这个强度产生的磁场会使角度发生偏移几率大大减小。”
“我们的微星通过磁力矩器调整姿态。微星上的线圈,通电后会在地球磁场中产生力矩,从而改变卫星的旋转状态,磁场越强,相同电流下产生的力矩越大,姿态调整效率越高,但是也要记住过犹不及,太空中也有微弱的磁场,二者之间会互相影响。”
对面的研究员看着她倒背如流一样将每一个知识点脱口而出,再次感到了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
这都是最近几个月他们被碾压之后一次次总结出来的。
所以他们现在学会了“躺平”:自己看一遍,电脑过一遍,如果觉得有问题直接找江星月确认并作为最终结论。
几个月下来项目顺利的可怕,而且无一例外,比电脑还强!
有时候他们都想要不然就让江同志把所有的项目都理顺一遍算了。
当时有人稍微透露了一点这个意思,吓得江星月差点不敢来实验室。
打补丁或者提供思路什么的,甚至当个领头羊她都能接受,可是当个擎天柱包揽一切,她可从没这么想过。
一个人不管多么强大,不可能自己独自统治世界,科学也一样,一个人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没有一茬接一茬的科学家,科技早晚会没落。
她的知识的确高出这个年代太多,但说白了她只是站在一个巨人身上罢了,她能事无巨细的自己做完所有工作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每次说到具体问题,她都会尽量延展一些,争取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而不单单只是解决眼下的问题。
地下基地,看不到阳光,也感受不到寒冷,甚至是她最讨厌的风,都只有换气扇吹出来的那一点点。
等星斗项目研究接近尾声的时候,她才惊觉,来到西北已经快一年多了,还有两个月就是新的一年了。
或许古人曾说的山中无岁月,世上已千年就是这种感觉吧。
还记得去年曾经和俞院长说争取今年有机会回家过年,今年虽然实现不了了,倒是明年还可以期待一下。
她决定今天哪怕熬夜也要把星斗微星系统的整体设计图完工!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一号,江星月和俞红梅汇总了所有的局部分解图纸还有整体设计图,加起来比她还高,满满一屋子。
就像俞红梅喜欢用“突飞猛进”四个字形容这一年多的变化,江星月更喜欢用“厚积薄发”。
这是因为三年多的研究底蕴,才有了今日星斗微星系统。
会议室,几个组长还有骨干研究员今日都来了,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人。
俞红梅还是说话那么直接:“领导那边我已经电话报告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