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芷快速扫描环境:“确认脱离原星路。当前坐标未知,不在任何已记录的星图内。远处恒星为暮年紫巨星,辐射强度高,环境恶劣。未检测到观测者舰队能量信号。”
我们真的甩掉他们了?靠着那突然出现的、不稳定的传送门?
“那漩涡……是谁打开的?”玄女凝望着即将消失的裂缝,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疑虑,“时机太巧了。而且,能强行在星路尽头开辟临时通道,绝非寻常手段。”
我心中也充满疑惑。那漩涡的出现,简直像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逃生之门。是友军?还是另一个未知存在的布局?
就在这时,星芷突然发出警示:“检测到微弱的定向空间波动!来源……十一星秒外的一颗小型岩石行星!”
我们立刻警惕起来,顺着星芷指示的方向望去。在那颗不起眼的、被紫巨星光芒染成暗紫色的岩石行星背面,隐约有极其微弱的能量闪光,一闪而逝。
“有人?”凌清霜握紧了断剑。
“波动很微弱,像是刻意隐藏。”星芷分析道,“能量特征……不属于观测者,也非渊魔或已知星墟生物。是一种……未记录的中和性能量。”
中和性能量?类似净世炎?我的心猛地一跳。
“过去看看。”我沉声道。在这片完全陌生的星域,任何线索都可能至关重要。而且,那中和性能量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应。
我们收敛气息,小心翼翼地朝着那颗岩石行星飞去。靠近之后,才发现行星表面布满了巨大的裂缝和撞击坑,毫无生机。但在一个巨大的环形山底部,我们找到了能量波动的源头——那是一个半掩在岩石下的、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边缘残留着微弱的空间法术痕迹,正是刚才那闪光的来源。
洞口内部漆黑一片,散发着陈旧和尘埃的气息。
“要进去吗?”柒芷有些紧张地拉住我的衣袖。
“来都来了,难道在门口吹风?”凌清霜哼了一声,率先点亮一道冰晶照明术,弯腰钻了进去。玄女紧随其后,月华神剑微光闪烁,以防不测。我和柒芷、星芷也跟了进去。
通道向下倾斜,内部比想象中要宽敞一些,墙壁上刻着模糊的壁画,风格古老,描绘着星辰运转和某种仪式的场景,与星灵纪元的风格有几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类似檀香的味道,让人心神宁静。
走了约莫百丈,前方出现一点微光。我们加快脚步,走出通道,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石窟,石窟中央有一个干涸的水池,池底铺着洁白的玉石。水池旁,盘膝坐着一个人影。
那是一个穿着朴素灰色长袍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枯槁,双眼紧闭,仿佛陷入了永恒的沉睡。他身上没有任何生命气息,就像一尊石雕。但奇怪的是,他的身体周围,萦绕着一层极其淡薄、却无比精纯的白色光晕,那光晕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中和平衡的气息,与净世炎同源,却更加古老、更加深邃。
在老者的膝盖上,平放着一卷不知何种材质制成的银色书简,书简表面流动着淡淡的光泽。
“这是……谁?”凌清霜警惕地打量着老者,冰晶剑并未放下。
星芷扫描后汇报:“生命体征为零。身体组织高度石化,死亡时间……无法估量,极其久远。体表光晕为残存的灵魂印记与某种高阶中和能量结合体,处于极度稳定状态。”
一个死了不知多少年的古人?残魂未散?
我体内的净世炎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遇到了同宗同源的长辈,传递出敬畏与悲伤的情绪。
我走上前,目光落在老者膝盖上的银色书简上。书简表面刻着几个古老的星文,我依稀辨认出其中两个字的含义——“守”与“衡”。
守衡?守护平衡?
仿佛感应到我的靠近和净世炎的气息,那卷银色书简突然微微震动起来,表面流光加速。紧接着,老者身上那淡薄的白色光晕缓缓流动,凝聚成一道模糊的、慈祥的老者虚影,悬浮在尸体上方。
虚影睁开双眼,那目光仿佛穿越了万古时空,落在了我的身上,尤其是落在了我丹田处那缕净世炎之上。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一个苍老而平和的声音,直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响起:
“后来的执火者……你终于来了……”
“吾名……守静,乃‘平衡之殿’最后的守望者……”
“等待万载,终见‘净世星火’重现世间……此卷《守衡录》,记载着对抗‘终末之影’的真正关键……以及,‘初始之源’的所在……”
“时间不多了……‘它们’的耳目……无处不在……拿上它……快走……”
话音未落,老者的虚影便开始迅速淡化,那卷银色书简化作一道流光,飞入我的手中。与此同时,整个石窟开始轻微震动,上方有碎石落下。
“此地不宜久留!”玄女敏锐地察觉到危险。
我们来不及细想,抓起书简,迅速退出石窟,沿着来路返回。当我们冲出洞口,飞离岩石行星时,整颗行星内部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那个洞口彻底坍塌湮灭,仿佛从未存在过。
悬浮在陌生的星空中,我们面面相觑,手中那卷温热的《守衡录》沉甸甸的。守静老人,平衡之殿,净世星火,终末之影,初始之源……一个个惊人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认知。
观测者的追杀似乎暂时摆脱了,但我们仿佛又卷入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古老的谜团之中。这卷《守衡录》,是希望的灯塔,还是更大风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