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回 灵山遇罗汉阻路,佛源珠藏空有谜
悟空脚踏混沌金莲,周身鸿蒙紫气如沸腾的星河翻涌,每一道气浪都裹挟着开天辟地的余韵。他化作的流光划破三界虚空,所过之处空间如破碎的琉璃簌簌作响,竟在身后拉出一道绵延千里的紫金色光痕。沿途漂浮的无量佛光如活物般躁动起来,丝丝缕缕渗入紫气之中,将混沌本源淬炼成半透明的琥珀色。淡紫色光罩表面泛起涟漪,金芒如晨露凝结其上,渐渐勾勒出若隐若现的卍字符纹,那是佛门至高禅意与混沌之力相互驯服的见证。
越是接近灵山,空气中的檀香便愈发诡异 —— 初闻是千年古刹的清寂,细嗅却暗藏梵音咒力,竟在鼻腔内化作经文灼烧。云层深处传来钟磬混鸣,万千比丘踏着七彩祥云往来穿梭,手中念珠颗颗流转着佛门真言。当悟空的身影闯入他们视野,这些佛门弟子的袈裟无风自动,额间白毫骤然亮起。有人面露惊惶,似见魔罗现世;有人眼含悲悯,似悟因果循环。最终皆双手合十,以九环锡杖点地,齐声诵念《般若心经》,声波凝成无形通道,裹挟着悟空的身形直往雷音宝刹而去。
行至灵山脚下的 “通天梯” 前,悟空才停下脚步。这梯子由整根灵山玉髓雕琢而成,梯身泛着温润的白光,每级台阶上都刻着不同的 “佛偈”,从 “色即是空” 到 “应作如是观”,字字透着极乐世界的宁静。可梯口处,却站着十八道身披红色袈裟的身影,正是如来座下的十八罗汉,他们手中握着各异的法器,念珠、锡杖、降魔杵在晨光中泛着金光,组成一道 “罗汉阵”,挡住了悟空的去路。
为首的降龙罗汉上前一步,手中的念珠缓缓转动:“灵明石猴,我等奉如来佛祖之命,在此等候。若想上灵山取佛源珠,需先过我等这关 —— 悟透‘空’与‘有’的真谛。”
悟空握着耳中的定海神针,眉心的溯源印微微发烫:“俺老孙是来取佛源珠,融合本源之力的,不是来参禅悟道的。” 他看着十八罗汉,想起当年西天取经时,也曾与罗汉们有过交集,只是那时的他,只知用武力降妖,不懂佛理的深意,“‘空’与‘有’的真谛,与俺取珠有啥关系?”
伏虎罗汉笑了笑,手中的锡杖在地上轻轻一点,梯身的佛偈突然亮起,在空中凝成两行金色的文字:“空非无,有非实。本源无界,佛道同源。” 文字闪烁间,周围的佛光突然变得浓郁,悟空的识海竟隐隐泛起涟漪,《造化玉册》在怀中自行震动,仿佛在呼应佛偈的深意。
“你若悟不透‘空有之道’,就算拿到佛源珠,也无法与本源晶石融合。” 坐鹿罗汉手中的莲花缓缓绽放,花瓣上浮现出悟空的身影 —— 有他大闹天宫时的狂傲,有他取经时的迷茫,也有他如今寻根时的坚定,“你看这些过往,是‘有’还是‘空’?若为‘有’,为何会随时间流逝;若为‘空’,为何会留在你的识海?”
悟空盯着花瓣上的身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当年三打白骨精,师父误会他时的痛苦;想起真假美猴王,连自己都分不清真伪的迷茫;想起太初之灵,被怨念困住千年的孤独。这些记忆明明是 “有”,却又像指间的沙,抓不住也留不下;可要说 “空”,它们又实实在在影响着自己的选择,塑造着如今的他。
“俺老孙觉得,‘空’不是无,‘有’不是实。” 悟空的声音渐渐坚定,眉心的溯源印泛着淡紫色的光,“就像俺的过往,那些痛苦、迷茫、孤独,都是‘有’,却不是永恒的‘实’;而俺守护三界的初心,是‘空’,却能承载所有的‘有’—— 不管过往如何变化,初心不变,这就是‘空有同源’。”
话音未落,梯身的佛偈突然爆发出金光,十八罗汉眼中同时闪过惊讶,随即双手合十:“施主果然有慧根,已悟透空有之道的第一层。但这只是开始,罗汉阵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 他们身形一动,手中的法器同时亮起,十八道金光在半空织成一道 “佛缘网”,网纹中泛着与佛源珠同源的气息,“若能穿过这张网,你就能见到如来佛祖,取走佛源珠。”
悟空深吸一口气,定海神针从耳中飞出,恢复定海神针的本体。他没有选择硬闯,而是将体内的鸿蒙紫气与佛光融合,淡紫色的光罩外裹上了层薄金,“俺老孙的本源之力,能承道韵,可纳佛气,这佛缘网,困不住俺!” 他纵身跃起,金箍棒在手中灵活转动,避开网纹的同时,将本源之力注入网中,试图与佛缘网的气息共鸣。
网纹中的金光与淡紫色的本源之力碰撞,激起的涟漪让周围的佛光都晃了晃。悟空能感受到,网中藏着无数道细小的 “佛缘丝”,每道丝都对应着三界生灵的 “善念”—— 有凡人的慈悲,有仙佛的守护,也有妖灵的悔改。这些善念与他的本源之力相互呼应,佛缘网竟渐渐变得透明,露出了通往灵山之巅的道路。
“没想到你竟能以本源之力引动佛缘丝。” 降龙罗汉的眼中满是赞叹,“看来如来佛祖说得没错,你确实是能平衡三界本源的人。” 他们收起法器,侧身让开道路,“灵山之巅的雷音寺,如来佛祖已在等候,佛源珠就藏在寺中的莲台之下。”
悟空对着十八罗汉微微颔首,收起定海神针,化作一道流光向灵山之巅飞去。沿途的景象越来越宁静,檀香中掺了丝淡淡的莲香,云端的比丘们纷纷驻足,看着他的身影,眼中满是期待。